隨著全球航運成本居高不下,許多進出口企業眼下正不得不以高昂的運費,簽訂未來12個月的貨運合同。而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開始擔心,這些額外的成本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
從中國到美國西海岸再到歐洲港口,集裝箱價格已經在紀錄高位附近徘徊了數月。盡管按照以往的慣例,運費通常會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回落,但眼下價格進一步上漲的條件卻反而愈發成熟。與此同時,一些美國最大的進口商正在簽署的新合同表明,運費上漲不會是短期現象。
又到海運合同簽訂季
大多數大型零售商和制造商都會與海運公司簽署年度協議,以鎖定它們的集裝箱運費,這種私下談判通常會在每年的這個時候進行。
而目前,居高不下的運費正令這些企業叫苦不迭。波羅的海每日運價指數(Freightos Baltic Daily Indices)近期再度創下歷史新高。
標準普爾全球普氏能源資訊(S&P global Platts)全球集裝箱運費定價團隊的George Griffiths表示,在連接亞洲和北美的全球主要貿易航線上,近幾周一個40英尺集裝箱的合同價在2500至3000美元左右,較一年前上漲了25%至50%。
“這表明人們預期這種情況會持續下去,他們預計運費短期內不會下降。”Griffiths稱,集裝箱運輸公司在簽訂合同時正具有更大的定價權。
而雪上加霜的是,在運費飛漲的同時,美國海運則可能迎來最繁忙的一個夏天。衡量美國進口20英尺標準集裝箱海運預訂量的入港海運標準箱貨運量指數(IOTI)本周或刷新歷史紀錄。IOTI會提前一周顯示預訂情況,這意味著其能衡量接下來7天里要離開始發港口的貨運量。
“集裝箱危機”依然無解
航運成本上升是由多重因素共同引發的,包括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提振下貨物需求的飆升、港口飽和、船舶、碼頭工人和卡車司機太少等等。這些問題太過廣泛,短期內已注定無法補救,而且正在全球供應鏈中產生連鎖反應。
在美國和全球其他地區,海運每年通常有兩個旺季。一個是在農歷新年之前,各家公司趕在中國工廠放假前囤積庫存;另一個是從夏末開始,為圣誕采購做準備。人們曾樂觀地認為,今年在這兩個旺季中間的過渡期可以清除此前的集裝箱貨物積壓,但上月蘇伊士運河的堵塞,卻反而加劇了壓力,徹底粉碎希望。
全美的供應渠道如此混亂,甚至已開始引起了美聯儲官員的注意,他們正試圖根據美國經濟復蘇的速度和通脹前景來制定貨幣政策。美聯儲上周公布的3月會議紀要顯示,雖然有跡象顯示未來幾個月工廠活動穩健,但有關原材料和勞動力短缺以及運輸瓶頸的報道表明,制造業復蘇的步伐受到一些潛在的制約。
紐約航運交易所(New York Shipping Exchange)首席執行官Gordon Downes表示,規模較大的企業通常可以獲得更實惠的運費,這得益于它們的訂單規模。而那些規模較小的公司則更易受到運費和價格上漲的沖擊。
事實上,即便是那些巨型跨國企業,日子也并不好過。耐克公司(Nike Inc.)近期表示,由于集裝箱短缺和美國港口瓶頸等供應鏈挑戰,上季度營收下降了10%。
消費者恐將最終買單?
運費的飆升已經給許多企業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肯特自行車公司(Kent Bicycles)的首席執行官Arnold Kamler就是其中之一。Kamler在接受采訪時說:“我把我們在這里的業務描述為玩打地鼠游戲。你解決了一個問題,然后又出現了其他問題。”
這家總部位于新澤西州的自行車生產商雇傭有225名員工,通常會從亞洲進口零部件。Kamler表示,最近幾個月,該公司的運輸成本增加了一倍多。最重要的是,卡車司機經常錯過從倉庫取貨的預約,而缺少零部件也使生產無法滿足需求。
肯特自行車在過去12個月里已四次提高自行車價格,部分原因是運費、原材料和關稅。
Kamler說,通常情況下,他會因為高昂的運輸成本和缺少零部件而極度緊張。不幸中的萬幸是,我們所有的競爭對手也都在“同一條船上”。
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是海運,北美地區的陸運目前也非常緊張。加拿大電器廠商Danby Appliances首席執行官Jim stilll表示,貨物有時要在港口停放10天才能裝上火車或卡車。這導致了更高的價格:一個通常售價350美元的冰箱,由于運輸問題,現在要上漲70美元左右。他說,“價格上漲正在醞釀之中。”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