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億年前的寒武紀,出現了一系列新生物,其形態與當今動物相近。如今的生物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為何這些生物進化如此之快。
他們將這段生物瘋狂進化的時期,稱為“寒武紀物種大爆發”。
而類似的情節,正在當下互聯網上演。當人們高喊“互聯網再無風口”之時,直播電商異軍突起,新能源造車正火熱進行……無數新業態集體爆發,分工模式快速迭代,每個玩家都試圖占領一席之地。
當下風起云涌的社區團購,無疑是互聯網下半場寒武紀物種爆發的最佳樣本。而我們,或許正在見證著這場大進化的更迭。
▕ 補貼與生存邏輯
自2020年至今,社區團購屢屢被媒體寫進標題,互聯網已很久沒有如此宏大的戰事:
短短一年多時間,拼多多、滴滴、美團、京東等巨頭先后入局,垂直玩家在資本支持下強勢登場,眾玩家迅速開啟了地盤爭奪賽。
在花樣繁多的補貼之下,流量匯入線下零售門店,線下成為社區團購的第二戰場。而補貼只是互聯網歷代風口的老舊套路,社區團購真正的立身之本,在于平臺對線下零售體系的改造。
如今的線下零售,在與社區團購平臺結合后,已展示出不同以往的特點:
此前,社區零售店進貨依賴的是當地供應商,商品種類也有所局限。社區團購平臺將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引入,擴充了傳統零售渠道的進貨品類。
以美團優選為例,第一季度,其青海區域接到幾千個火龍果訂單。在美團優選進入前,當地很多老人只能在電視里看這種熱帶水果。不止青海,往三四線城市走一走,區域商品種類差異現象極為普遍,社區團購將和一線城市差不多的生鮮水果和百貨帶到下沉市場的鄉、鎮、村。
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是社區團購立身的根基。
另一方面,對傳統線下商店而言,社區團購帶來了更多客源。此前的社區小店,大部分面對的都是中老年人。社區團購的線上化操作,被習慣網購的年輕人所青睞。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的中青年,社區小店提貨比去市場、超市更為方便。
據美團內部人士透露,2021年以來,美團優選異地訂單量一路上漲,這意味著,更多身在大城市的年輕人會為家人下單。某種意義上,社區團購讓社區小店成為遠在千里之外的游子與家人的連結。
事實上,線上的社區團購與線下的社區零售結合,打開了新型零售的想象空間:
“預售+自提”的模式,徹底砍掉了傳統零售流通中成本最高的“最后一公里”;遍布社區、村莊的團長,進一步拓寬了履約范圍,形成“低頻率、規律性、高密度”的新場景;提前一天的預售模式,也降低了庫存成本及風險。
相較傳統零售模式,這些都是可以擠壓出效率和利潤的進化空間,也是激活線下零售的更優策略。
▕ 團長的新進化
社區團購與線下零售店并非對立關系,前者的發展,更像是對后者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勇堅認為,線下零售業存在“渠道過長”和“損耗較高”的問題,而社區團購平臺依托成熟的大數據,可以促進線下零售業的發展。
這正是社區團購模式所解決的問題。
社區團購依賴的團長,本身就屬于線下零售的一環,平臺通過更高效的供應鏈體系,縮減流通鏈路,商品不再經過層層分銷才到零售店,而是從平臺物流體系直接送到銷售終端團長處。從始至終,終端并未改變,只是提升了流通效率。
現實中,絕大部分的團長本身就經營著雜貨鋪或小賣部,當線下站點和線上流量均穩定時,社區團購的主營業務將會擴展到綜合商品,日用百貨、服裝、3C等,都將成為社區小店的補充,為其吸引更多客流。
除下游零售場景,社區團購對上游供應鏈同樣會產生反推力。基于下游銷售數據,平臺可以實時監控農產品和更多商品的流通效果,以銷定產。
這種模式的雛形已經出現。2021年以來,橙心優選、美團優選等社區團購平臺都開啟了農產品直采模式,穩定供應的同時,強化提升生鮮的流通效果。
以零售宏觀視角重新理解社區團購,將有更大想象空間:當互聯網平臺基于規模效應,協助地方農業在種植品類和規模上進行合理規劃,并在農產品基地建設大型倉儲,進行標準化的篩選、存儲、運輸,最大化減少流通環節,讓產業鏈各方都能獲得更多利潤。
這并非零售業的單一改變,而是覆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革新。
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動蕩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蕩本身,而是仍然用過去的邏輯做事。”
與社區團購結合后的線下零售店,已經成為一種正在進化的全新物種。當下這些玩家早已過了謀求生存的階段,因此比起短期是否盈利,長期價值更值得期待。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