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物流公司正在努力削減成本,最大程度地利用疫情引發的網上購物熱潮。這些物流公司在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中找到了一款“白色騎士”貨車,不僅能讓最后一英里的配送更便宜,而且更干凈。
圖源:SBS Holdings
日本的上市物流公司SBS控股最近與該國的電動汽車初創企業folofly達成協議,將在5年內購買2000輛輕型電動汽車,這些汽車將由東風汽車集團的一家子公司以及其他中國汽車制造商生產。另外,佐川急便也將使用廣西汽車集團生產的7200輛低價小型電動面包車。
SBS社長表示:“日本的電動汽車無法滿足我們的成本需求。因為日本汽車制造商們表示他們不可能降低價格,所以我們不得不購買更便宜的汽車,但是我們不能僅僅因為貨車價格上漲就要求客戶接受漲價。”
和世界上大多數地方一樣,疫情期間,日本的電子商務急劇增長,因為人們從食品衣物到電子產品都開始在網上訂購,這些增長的銷售額正在推高物流公司的碳足跡。然而,日本已承諾到2030年將排放量在2013年的水平上減少近50%。麥肯錫公司表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到2030年,日本90%的汽車銷量將需要是純電動汽車。
SBS計劃最終決定擁有1萬輛商用電動貨車車隊用于電子商務配送。這種小型面包車充電一次可行駛約200公里,售價約380萬日元(合3.3萬美元)。
盡管日本目前還不是一個巨大的電動汽車市場(電動汽車普及率僅為1%,我國的一些城市為30%),但中國汽車制造商已經嗅到了商機,比亞迪已經占據了日本純電動公交車市場約70%的份額,并計劃到2030年在日本運營4000輛這種公交車。
圖源:蓋蒂圖片
在政府的激勵措施和補貼下,中國電動汽車的平均價格有所下降,而在歐洲和美國則有所上漲。總部位于倫敦的全球汽車商業智能供應商JATO Dynamics在8月份的一份報告中發現,中國消費者只需花4200美元就可以買到一輛全新的電動汽車,歐洲的價格至少要17880美元,而美國的價格則飆升至28170美元。
中國國際汽車展/圖源:SCMP
SBS的社長表示:“如果日本汽車制造商不采取任何行動,中國將接管日本的這個行業。”一些觀察人士擔心,日本新生的電動汽車行業可能會面臨類似于家用電器行業的危機。松下、索尼、東芝和夏普等品牌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稱霸世界后,輸給了更便宜的中國品牌。
汽車研究公司的分析師表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豐田如果專注于生產高性能固態電池的話,仍有能力扭轉局面,但在價格方面,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處于領先地位。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