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美軍希望了解并攻擊德國的雷達系統。美國科學研究負責人范內瓦·布什,召喚全美最優秀的無線電工程師、斯坦福大學的弗雷德里克·特曼,帶領800名研究人員執行這項秘密任務。特曼的研究獲得極大的成功,由此奠定了斯坦福大學電子專業的基礎。戰爭結束后,特曼帶頭創建了斯坦福工業園,將大學的部分土地出租給高科技公司,并鼓勵師生創業。在美國國防部,以及軍工巨頭洛克希德源源不斷的訂單哺育下,一大批科技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硅谷由此誕生。這是人類歷史上,校企融合、聯合創新的典范。
而這個成功樣板,正照進中國醫藥創新的現實。
二戰前的美國,還是創新洼地。彼時,歐洲才是全世界的創新中心。然而,二戰改變了這一進程,歐洲大量人才涌入北美,為美國科技創新注入強大動力。尤其是硅谷的崛起,徹底改變了全球創新格局。今天,中國的產業創新格局,與二戰前的美國類似。作為產業鏈上的后來者,中國企業在改革開放后,長期扮演了模仿者、追趕者的角色,而在創新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由此造成中國在很多產業上,對國外技術的嚴重依賴。以醫藥行業為例。
在我國,90%的臨床診療指南來自國外,90%的高端醫療設備來自國外,90%以上的原創藥物來自國外。這是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喬杰提供的一組數據。這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告訴我們:我國的醫藥企業再不走創新路,就有可能面臨發展停滯不前,從而被永遠釘死在產業鏈的底端。而且,這跟我國當下正在推動的健康中國行動,以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也極不匹配。人民的健康離不開強大的醫療事業,強大的醫療事業離不開醫藥創新。沒有醫藥創新,就無法面對更新、更復雜的健康需求,健康中國的目標也無從談起。但創新要靠實力。
2022年,全球按照研發管線數量排名的前25大藥企中,幾乎全是歐美藥企。中國僅一家企業上榜。起步晚、實力弱的中國藥企,想憑單打獨斗,戰勝全球醫藥巨頭,幾無勝算。如何追趕?硅谷的校企聯合,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樣板。而中國藥企,也在行動。2023年2月17日,籌備已久的北京大學-云南白藥國際醫學研究中心正式啟動。這是中國醫藥行業校企聯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刻。
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是我國歷史悠久、學術水平最高的兩所大學之一。而云南白藥也是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著名藥企。
兩個百年品牌,由此開啟了一個新的征程。
此次合作,雙方將通過交叉融合、創新發展,充分發揮北京大學的人才吸引優勢和云南白藥的市場化優勢,在醫藥創新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
中心自兩年前籌辦以來,對標世界優秀的醫藥研究中心,以先進的設施、設備,以及良好的學術氛圍,多維度挖掘、吸納和引進高層次人才,貫通人才鏈。
目前,中心已經匯集了詹啟敏、喬杰等多位中科院院士、戰略科學家,以及張寧等一批青年創業人才,并取得了一連串科研成果。
除了人才和成果產出,該中心更大的意義還在于,它是中國醫藥領域一次機制體制上的創新。對此,詹啟敏院士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北大-白藥醫學中心是一種新型改革性的嘗試,也將成為我們國家醫藥科技創新的標桿和一面旗幟。”產業鏈和創新鏈割裂,一直是制約我國醫藥創新的通病。大學、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難以轉化為產品,藥企有市場但缺乏好的科研成果。
北京大學-云南白藥國際醫學研究中心打破了這種割裂。這個由一流高校和一流藥企強強聯合共同打造的高端平臺,融合打通了人才鏈、科技鏈、產業鏈、市場鏈、健康服務鏈,也貫徹了創新驅動、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1945年,美國科學研究和發展辦公室主任范內瓦·布什,給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提交了一份報告——《科學:無盡的前沿》。在這份被譽為“美國科學政策的開山之作”的報告中,布什建議:國家資助基礎研究,并鼓勵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在科技創新上展開合作。這份報告,奠定了戰后美國科技騰飛的基礎。它同時也告訴我們,創新不是單打獨斗,需要動員社會上方方面面的力量。具體到中國醫藥創新上,要實現大的突破,就必須組建創新的聯合艦隊。
在這一點上,北京大學-云南白藥國際醫學研究中心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科技創新,是一件成本高、風險大的事情。尤其醫藥創新,更有著很高的門檻。在這個行業,流傳著一個雙十定律,即10年時間、10億美元,才可能研發出一款新藥。其實,不只是新藥研發,醫藥領域的任何創新,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也因此,即便像輝瑞、羅氏這樣的全球醫藥巨頭,也在積極尋求外部資源,協同創新。在輝瑞官網上,有一句醒目的話:我們知道不能單打獨斗,所以正在積極創建一個新興的、高度網絡化的研發生態系統。
這些年,輝瑞通過與大學聯合研發,資助研究者的項目,以及入資、收購等方式,不斷夯實了自己的創新地位。對于實力相對弱小、行業集中度低的中國醫藥行業,更沒有理由拒絕開放、協同創新。因為只有通過產學研一體化,通過產業鏈和創新鏈協同,組建實力強大的聯合艦隊,優勢互補,中國醫藥行業才能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北大和云南白藥的合作,就是典型的優勢互補。北大在基礎醫學、腫瘤學、口腔醫學、藥學等領域,擁有雄厚的學科實力。而云南白藥地處我國西南邊陲的植物王國——云南省,背靠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在藥物轉化方面有很大優勢。近年來,云南白藥在PZ-018、PZ-019等中藥經典名方制劑的開發上,都取得了巨大進展。與北大的合作,勢必將進一步提升云南白藥的研發實力。而北大,也將通過與云南白藥的合作,讓實驗室的科研成果真正轉化為產品,服務于社會大眾。
開放、協同創新,這也是云南白藥近年來不斷努力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這家百年老字號不斷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并煥發出創新的科技屬性。
2022年,云南白藥斥資百億元,戰略入股上海醫藥,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作為中國排名前10的藥企,上海醫藥不但覆蓋中藥全產業鏈,同時在創新藥物研發的進度和數量上,位居全國前列。與上海醫藥的合作,可以增強云南白藥的研發實力,而前者也將分享云南白藥在中醫藥領域的資源和創新成果。
更早前的2019年,云南白藥還以3.5億元,入股中國抗體制藥,加碼創新藥領域。2000萬與北大醫院、北腫研究所簽訂技術轉讓協議,買下前列腺癌靶向核藥,更使得云南白藥成功進入核藥領域。在醫藥行業,過去有化學藥、生物藥、中藥等賽道。作為近年來興起的賽道,核藥被很多業內人士視為醫藥行業的下一個風口。
在產業鏈上,單個企業的能力是有限的。云南白藥通過開放、協同,不但拓展了自己的能力邊界,同時也推動了中國醫藥行業的創新發展。這種開放、協同創新,并不止于產業鏈內,也包括產業鏈外。比如,在近年來興起的AI制藥上,云南白藥便與華為進行了很好的合作。傳統的人工方法,在尋找目標靶點和篩選潛在的化合物上,費時費力。人工智能技術大大縮短了產品研發的周期。而華為在AI領域的強大實力,可以幫助云南白藥探索特定場景的AI算法模型,從而高效發現藥效最好且最穩定的晶型結構。云南白藥沉淀了多年、行業獨有的植物標本數據庫,也最終發揮了最大的效用。
不僅如此,積極擁抱數字化的云南白藥,還在文山打造數字平臺,帶動和引領傳統的三七產業轉型升級。云南白藥只是中國醫藥行業創新的一個案例。
近年來,中國藥企通過與大學合作,與產業鏈內外的合作伙伴協同,正跑出中國醫藥創新的加速度。
醫藥創新,最終是為了守護人民的生命與健康。過去百年,青霉素、阿司匹林、青蒿素等藥物的發明或發現,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并將人類的健康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青霉素發現以前,每年有數百萬人死于傷口感染和傳染性細菌疾病。
1928年,弗萊明在一次偶然間,發現了這種淡黃色粉末,將人類從苦難中解救出來。瘧疾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也是殺死人類最多的疾病之一。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上,一直對它束手無策。直到1972年,以屠呦呦為首的中國科學家,通過現代醫學手段,在植物提取過程中發現了青蒿素。在中國,醫藥行業自古就有懸壺濟世的理想。云南白藥的誕生,就是創始人曲煥章,在救死扶傷的行醫過程中,遍嘗上百種草藥,精心研制而成的產物。
自1902年創辦以來,云南白藥一直秉承“守護生命與健康”的使命,服務社會大眾。2011年以后,云南白藥確立了“新白藥、大健康”的新戰略,產品線也從藥品逐漸拓展至原生藥材及養生、大健康、茶品等系列。致力于讓傳統中藥進入現代生活的云南白藥,從一瓶散劑已經發展成為覆蓋藥品、個人護理健康品、中藥材資源以及醫藥物流四大板塊的我國大健康產業領跑者之一。其中,單品銷售上億的產品有11個,牙膏、氣霧劑、創口貼、膏貼等更是相關品類全國排名第一的產品。
但作為百年老字號,云南白藥顯然不滿足于這樣的現狀。從歷史上看,它也并非一家守舊的企業,而具有很強的創新基因。
這些年,投資上海醫藥、技術轉讓獲得前列腺癌靶向核藥,以及攜手北京大學組建國際醫學中心……云南白藥通過開放協同,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創新之路。這是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對大時代的回應。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日益迫切。
為此,國家從2015年開始,大力推動健康中國行動。這對醫藥行業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實現健康中國的目標,必須加大研發力度,改變過去90%的臨床診療指南、90%的原創藥和90%的高端醫療設備依賴國外的現狀。
而這,需要中國醫藥企業攜起手來,與大學、科研機構,以及產業鏈上的伙伴合作,積極開展聯合創新。北京大學-云南白藥國際醫學研究中心的正式啟動,為中國醫藥行業的聯合創新打了樣。其最終目的,正如詹啟敏院士在啟動儀式上所言:“通過這個平臺吸引國際一流的科學家,產出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打造一個富有競爭力的醫學品牌,服務國家人民生命健康。”過去70年,新中國的醫藥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
未來,隨著北京大學-云南白藥國際醫學研究中心這樣的聯合創新機構不斷涌現,中國醫藥創新必將跑出加速度,讓健康中國的夢想一步步走進現實。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