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奧運歷史上,首次由民間舉辦的奧運會是1984年的美國洛杉磯奧運會。這屆奧運會經過金融投資家尤伯羅斯先生的精心策劃和組織,盈利2.5億美元。自那時以來,奧運會作為體育產業中一個最具有代表性的,融體育競技比賽和商業營銷活動于一體的,對主辦國的經濟發展能夠產生顯著拉動作用的體育經濟活動就受到各國政府和企業越來越熱情的追捧。
這里之所以將奧運會稱為體育經濟活動而不是體育競技活動,是因為在一個泛商業化的社會氛圍中體育競技比賽的舞臺上早已唱的是企業營銷競爭的“折子戲” 了,兩者的結合就形成了所謂的體育產業。有專家認為,上世紀末全球體育產業已達4000億美元的規模,并以每年約20%的速度增長。美國的體育產業已超過 2000億美元的規模。我國目前的體育產業規模僅約600億元人民幣。如此巨大的潛在商機,企業當然是不會輕易放過的。
眾所周知,奧運會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電視轉播權的出售和企業贊助。贊助商包括奧運會全球贊助商;國際奧委會贊助商;國家奧委會贊助商;奧林匹克代表團贊助商等。顯然,電視轉播權的出售是與企業廣告投資直接相關的,實際上是企業贊助的另一種支付形式。
贊助就是投資,投資就要有回報。所以,商業活動,尤其是有實力的跨國企業的營銷活動已經通過各種形式的贊助滲透到了奧運會的每一個毛孔。
事實上,奧運會本身就是按照商業化的模式來組織和運作的。據測算,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預算收入約16.25億美元,預算支出約16.09億美元,直接盈余可達1600萬美元左右。所以,與奧運會的組織準備、開幕舉行和相關企業營銷活動全過程相伴隨的所謂奧運物流——由于舉辦奧運會而引發的物流服務需求,也就必然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據北方交通大學汝宜紅教授的測算,2008年奧運物流的規模將達432億元人民幣的規模。
二、奧運會系統的結構
要了解奧運物流就必須把握奧運物流的特點。顯然,要把握奧運物流的特點,就必須了解體育經濟即商業競技比賽活動本身的結構。
根據系統論的觀點,我們有必要把奧運會本身分解成核心活動和輔助活動兩個層次。
1.奧運會的核心活動。
一般來說,體育競技比賽活動至少必須包括三個基本要素的共同參與,即要有運動員和觀眾在競賽場館的高度互動。這就是所謂奧運競技比賽的必要條件。
應當特別注意的是,奧運競技比賽除了傳統的運動員之間的競技比賽——直接的同臺對抗或間接的分時評價以外,還包括了不可或缺的運動員與觀眾之間的現場互動——表演和觀賞。因此,為了保證有關競技比賽項目的順利實施,就必須保證運動員、裁判員、以及相關的現場管理和服務人員,特別是觀眾等在預定的時間到達指定的賽場。
事實上,由于體育競技比賽越來越受到商業規則的作用,以及人們越來越注重比賽的對抗性和觀賞性,使得體育競技比賽核心活動的重心已經逐步從運動員之間的單純的對抗性互助轉向運動員群體與觀眾群體之間的激勵性互動。否則,有關的體育競技比賽就不會發展成為具有廣泛社會參與的體育產業經濟形態。必須指出的是,這種互動的背后所隱含的實際上是體育競技比賽本身與企業之間的互動過程——體育經濟活動。
因為高度密集的群體性互動給企業的營銷和品牌訴求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所以就在體育競技比賽活動與企業商務營銷活動之間形成了新的互動關系:體育競技比賽的互動性越強,企業就越愿意提供贊助;反過來,企業越是愿意提供贊助,體育競技比賽的互動性就越高。由此形成了一種以體育競技活動為基礎平臺的新的經濟互動關系。顯然,奧運會是一種具有最高境界互動性的體育競技比賽活動。
參照漢城和悉尼奧運會的情況,可以預計在2008年的奧運會期間,至少要有1.5萬人的運動員和官員,1.2萬名媒體記者,以及約30萬人的外國游客,70萬人的本國游客和相關的企業商務人員,在近20天的時間段內,在北京的32個運動場館內外進行著跨國的“人文奧運”互動。由此產生的對北京市政當局的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和服務水平的壓力將是巨大的。
由此可見,奧運會的核心活動就是運動員與觀眾這兩大群體之間直接的高度密集的互動過程。這個過程構成了奧運會系統最重要的行為特征。記住這一點,對我們理解奧運物流的核心業務非常重要。
2.奧運會的輔助活動。
所謂奧運會的輔助活動,指的是為了保證奧運會核心活動的順利展開而必須提供的各種服務保障條件。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如果這些輔助條件不具備,競技比賽就無法順利進行。這就是所謂奧運競技比賽的充分條件。
這些活動根據其與核心活動關聯的緊密程度又可分為核心輔助活動和相關輔助活動兩類。
(1)核心輔助活動主要指的是為奧運核心活動提供直接保障條件的活動。包括奧運場館的建設;各種設備和器材的供應;動態和靜態、干線和支線、樞紐和場館間道路交通及其管理系統的建設開發;海關程序和進出口岸的安排;通訊和廣播系統的建設;大屏幕顯示和計分系統的配置;人員住宿和餐飲供應設施的建設;安全、衛生和醫療保障系統的設置等。主要是一些基礎設施條件的準備活動。
(2)相關輔助活動主要指的是與奧運競技比賽本身沒有直接關系但會產生間接影響的服務保障活動。這些活動包括但不限于:
物料的采購和運輸活動,以及預算資金是否能夠及時到位,將對奧運場館的建設工期產生影響。
場館的布局設計不僅會影響奧運會比賽進程的安排和場館間的交通狀況,而且會影響舉辦城市的總體布局規劃。
贊助商的商品和服務的供應組織不僅影響其本身的經濟效益,而且會影響觀眾對奧運組織的評價。
奧林匹克營銷計劃的實施和贊助商權益的保護,不僅會影響贊助商資助奧運會的積極性,也將影響奧運組委會的財務狀況。
承擔競技體育比賽價值實現過程的媒體所需各種保稅的廣播和通訊設備的進出關程序,將直接影響奧運比賽的全球實況轉播。
食宿的安排、食物的質量和衛生條件將影響運動員、工作人員和觀眾的情緒、體力和安全。
設備和器材倉庫的選址、布局及其管理將影響運動員的訓練和不同奧運比賽項目的轉換和銜接,以及賽后有關設備和器材的再出境。
比賽場內的攝影膠卷(2000年悉尼奧運會期間約為20萬個)的供應、搜集、沖印和發送的組織將直接影響全球媒體即時圖片新聞的質量。
大量自愿服務人員(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是5萬人)的培訓效果將直接影響奧運會整體的服務質量。
環境系統的改善會對奧運會參與人員在主辦國的運動過程產生影響。
相關信息系統和金融服務系統性能的改善可以使主辦城市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
對大量臨時性奧運建筑和設施(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建6個臨時性賽場)的拆除和清理,以及對剩余物資的處置則肯定是奧運物流服務的內容。還有,為應對可能的突發事件而準備的預案。
三、什么是奧運物流?
因為大量的人員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高密度互動是奧運會的最重要的行為特征,所以,我們可以從物流原本的支持服務和后勤保障的意義出發,給奧運物流下一個8Rs式的定義:奧運物流是在確定的預算條件下(right budget),保證相關的人員(right people),必要的器材(right equipment),以適當的方式(right way),在確定的時間(right time),到達指定的場館(right venue),共同參與確定的比賽項目(right event),并在賽事結束后有序疏散(right evacuation)的組織、計劃和控制的過程。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