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流管理分散,整體效益較差。長期以來,我國物流行業管理一直沿襲計劃經濟體制的模式,使原本一個系統資源的物流業的管理權限被分別劃歸若干個部門。比如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運輸資源、分別直屬鐵道部、交通部、航空總局等管理。物流管理和資源的分散化,物流企業的低效運作,使物流應具有的整體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礙物流業發展,難以形成社會性的物流配送體系。這種條塊管理體制,形成自上而下的縱向隸屬和管理格局,嚴重制約著物流的整體統籌和規劃,妨礙著物流的社會化進程,阻礙著電子商務的進一步推廣應用,發揮不了物流的整體效益。
2.物流企業基礎設施不配套,自動化網絡化程度低。我國傳統物流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不足,自動化信息程度低,在倉儲、運輸、配送各個環節仍然以手工作業為主,沒有自動化信息網絡,缺乏優化調度、有效配置,對客戶不能提供查詢、跟蹤等服務。在物流過程中,多數企業難以做到在預定時間送貨,并經常出現斷貨、對客戶的響應不及時等問題。從而造成物流組織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低,配送成本高,客戶滿意度差,盈利能力低,嚴重影響了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
3.物流企業規模小,整體物流規劃不夠理想。目前,我國物流企業規模較小,物流管理又比較分散,物流部門條塊分割的現象比較嚴重,每個部門都自成體系,缺乏整體物流規劃,加上大多數物流企業運營方式單一,綜合性物流公司很少,使貨物倉儲、貨物運輸、貨物配送無效作業環節的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造成物流環節上的浪費,管理成本加大,因而導致各種物流功能、要素之間不能有效銜接和協調發展。
4.物流發展的專業化程度不高。當前我國物流運輸、倉儲的現代化水平還不高,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設以及集裝箱運輸的發展還比較緩慢,物流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比較普遍,產、供、銷一體化,專業化操作程度較低,直接導致了物流作業過程的效率低下、成本過高,從而很難為合資企業或外資企業提供綜合性的物流服務,也很難使社會物流與企業物流一體化。
5.物流專業人才缺乏。當前我國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養上比較緩慢,市場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較少,并且層次較低,物流專業人才缺乏。由于物流教育和培訓的缺乏,能夠切實為企業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級物流人才較少, 制約了物流業的發展。
6.過路費、過橋費過高。據相關數據顯示,全世界收費公路14萬公里,其中有10萬公里在中國,占全世界70%。對于物流業而言,路橋費直接占到物流企業總成本的三分之一,路橋費的提高勢必會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從而影響物流企業的發展。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