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下的快遞行業
主要電商企業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8.5億件,同比增長29.4%;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3.31億件,同比增長31.5%……“雙十一”來到第9個年頭,依然保持消費旺勢。根據國家郵政局最新監測數據,今年的“雙十一”出現國內國際聯動、城市農村互動的局面,快遞業在“雙十一”面臨業務量和服務質量兩方面的巨大考驗。
今年“雙十一”前后,《工人日報》記者在上海、北京多地采訪了解到,“智能物流”已經成為行業趨勢,而各快遞企業致力于發展各種“黑科技”,以應對消費升級。
自動分揀:“雙十一”沒壓力
“今年 雙十一 沒壓力。”中通快遞公司上海中轉管理中心負責人王全法說這話的底氣,源于該公司的自動化分揀系統。
據介紹,各個網點收集到的包裹集中到分揀中心后,自動化分揀系統通過掃描包裹上的二維碼確定發貨地址,在傳送帶上將包裹準確運送到指定發貨區域。
此前,由于“雙十一”期間消費需求的快速釋放,快遞行業積壓、爆倉的現象曾拖了“雙十一”消費的后腿。如今,自動化分揀系統的應用,讓這種現象大為緩解。
上海青浦區的分撥中心、轉運中心集合了各大快遞公司。11月8日,記者在這里看到,各家快遞公司都發力自動化分揀系統,這里也成了“智能物流”展示自動分揀“黑科技”的一個舞臺。
“我們剛剛啟動了 雙層自動分揀 系統,每小時處理包裹4萬單以上,設備全部啟動后,日均處理量可到150萬件。”圓通速遞上海分撥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更好應對今年“雙十一”期間件量激增,該公司多地自動化分揀設備上線運營。相比于單層自動分揀系統每小時2萬件左右的處理能力,雙層自動分揀系統的快件處理能力達到每小時4萬到6萬件。
風靡一時的申通快遞智能分揀機器人——“小黃人”也承擔了分揀重任。“小黃人”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分揀,1小時可以分揀18000件快件,減少70%的人工;百世快遞風暴自動分揀系統可將包裹分揀準確率從全人工分揀的80%提高到99.9%以上,分揀效能提升4倍。中通則在各個轉運中心啟用了全球最長的16米自動伸縮機。
科技配送:從源頭到最后一公里
11月11日13時許,從上海發送的36箱、856件某品牌牛奶正在位于北京南六環外的京鐵物流中心卸貨。
“客戶要求牛奶的運送溫度為2 ~5 。我們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調控運送溫度,客戶可以在手機上查看運送途中實時溫度和位置,做到全程可視。”京鐵物流中心黨委副書記李浩向記者介紹,該中心1.5噸小型保溫箱技術已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專利,重點應用于小批量、多批次、高附加值、有低溫運輸需求的貨物運輸。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