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獲悉,為立足“服務監管、服務行業、服務社會”的職責定位,研究利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手段解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于2019年7月9日成立了“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工作組,從自律規范制定、基礎設施建設和業務交流培訓三個方面整體推進供應鏈金融行業的自律管理工作。目前,“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工作組確定的各項課題正在按計劃開展,其中包括供應鏈金融數字化風控指引、應收賬款電子憑證法律屬性、金融監管倉儲業務指引、物聯網在供應鏈金融領域中的應用指引等。
近日,為進一步解決中小微企業信息不充分、不準確、不對稱等難題,本著服務實體經濟與產業發展的宗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工作組正式啟動了中國供應鏈金融數字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工作,向全社會提供全面、安全、高效的供應鏈金融數字信息服務。
據了解,協會將聯合各參與單位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采用“一次規劃、分步實施、迭代開發”的方式開發建設平臺。平臺將作為供應鏈金融行業基礎設施,通過全面采集、整理、加工中小微企業基于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完整信息,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和深度加工,對中小微企業進行多層級畫像,構建中小微企業全景關系網絡圖譜,著力解決當前金融機構無法準確識別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及財務狀況,信息獲取難、有效信息少,不愿貸、不能貸、不會貸等問題。
協會業務三部楊彬主任介紹,當前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很快,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中小微企業過分依賴核心企業的信用背書和信用傳遞,不利于自身信用的建立,弱勢地位益發嚴重;各地建設區域性的供應鏈金融平臺的積極性較高,但大多局限在本地或本企業上下游之間使用,一方面重復建設問題凸顯,造成投資浪費,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平臺之間割裂,形成一個又一個新的數據孤島;利用數據、信息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評價服務的有效供給嚴重不足,甚至有的企業為了搶占客戶,降低風控標準。協會建設這個平臺,就是按照服務實體經濟和提高融資效率的原則,實現參與各方的共贏,避免重復投資與資源浪費,幫助中小微企業獲得低成本、可持續的金融服務,幫助金融機構精準識別客戶、控制信貸風險,幫助核心企業優化供應鏈、實現供應鏈的優勝劣汰,幫助金融科技公司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據介紹,近期平臺有望實現首期功能,對外試點提供中小微企業工商、稅務、發票、司法等公共數據和多頭網絡借貸、供銷存、倉儲、物流等部分企業經營數據的查詢服務。同時,平臺正在研究搭建基于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應用子系統。
圖片源于網絡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