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5G技術對外轉讓,華為能否贏得西方國家信任?
9月16日,華為心聲社區發布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英國《經濟學人》的采訪紀要,采訪時間為9月10日。在此次采訪中,任正非披露了華為的財務數據,稱截至今年8月,華為的收入累計增長19.7%,利潤和去年持平,沒有增長。收入增長率在遞減,年初是30%左右,年中是23%,8月份已經是19.7%了。
收入增長放緩與華為在消費者終端業務上遇到的問題息息相關。雖然美國對華為的臨時通用許可證延長至11月中旬,但華為的智能手機已經在海外市場受到影響,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此前表示,預計今年終端業務減少一百多億美元,較任正非的悲觀預測有所改善,但華為仍需要解決操作系統的生態問題。
近期任正非在接受外媒采訪時頻繁釋放出善意,在發出華為愿意與美司法部展開不設限討論的信號后,他再度表示華為愿意將5G技術對外許可,讓外國公司以一次性交易的方式獲得華為的5G技術和工藝。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對華為采取敵視態度,在5G設備采購上拒絕選用華為,任正非對此表示,對5G的選擇應該從有利于國家發展的角度,而不是政治角度。“過去也有很多客戶不買華為設備,選擇過程中大多數是商業原因,但是選擇5G的時候,把5G作為一個政治因素、作為一個危險品來看待,美國可能看待錯了。”
消費者業務受影響,研發投入加大導致利潤持平
目前華為的主要營收來源于消費者業務、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上半年這三大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55%、36%和7.9%,這也是消費者業務占比首次超過五成。
然而華為在消費者業務受到的挑戰較運營商業務更大,關鍵原因在于操作系統上。目前華為已推出自研的微內核系統“鴻蒙”,但操作系統的生態建設需要兩到三年時間,華為短期內難以完全擺脫對安卓系統的依賴,尤其是在海外市場,如果華為的手機無法使用谷歌的服務,對其銷量將造成不小的打擊。
不過任正非在采訪中強調,華為的智能手機更換為鴻蒙系統不會導致公司出現虧損,只會讓公司增長放緩。
“所以,終端海外銷量在這段時期有所下滑,我們認為是正常的。”任正非表示,之前華為的終端銷量在海外出現了下滑,但目前下滑的速度在減慢,約10%左右,“除了生態應用以外,我們的手機還有很多特殊的優質性能,因此我們認為還是會有客戶喜歡和接受我們的產品的。”
任正非透露,截至今年8月,華為的收入累計增長19.7%,利潤和去年持平,沒有增長。7月30日,華為發布今年上半年業績,財報顯示華為銷售收入40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2%,凈利潤率8.7%。從增速看,華為的營收在過去兩個月有所放緩。
天風證券(9.360, -0.15, -1.58%)分析師郭明錤在日前發布的最新研報中指出,由于谷歌宣布華為最新款旗艦機型Mate30系列將不能預裝谷歌官方應用程序與未來取得安卓更新,因此預期未來其他華為新款手機無法取得谷歌官方應用程序與安全更新,并將對非中國市場出貨造成影響。他將華為2019年手機出貨量下調至2.1億至2.3億部,并預計2020年華為手機出貨量約與2019年接近。
任正非表示,華為今年利潤沒有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華為戰略投入在大幅度增加。“我們增加了幾千名員工,這些員工都是高素質人才,比如一些天才少年、應屆畢業的博士,他們來主要是要修補我們被實體清單擊穿的‘洞’。現在從5G……到核心網,網絡的‘洞’我們已經補完了。”
華為在研發上一直保持高強度投入。在今年半年報發布會上,華為董事長梁華表示,華為2018年研發費用達1015億元,占銷售收入比重為14.1%,今年研發投入將進一步提高至1200億元。
將5G技術對外轉讓,運營商業務謀破局
雖然消費者業務在海外市場的表現有所下滑,但華為的運營商業務并未受到“實體清單”的影響,有望彌補消費者業務上的損失。在9月3日舉行的第五屆華為亞太創新日上,華為宣布已在全球獲得50多個5G商用合同,其中5G基站發貨量達到20多萬個,具體合同分別來自歐洲(28個),中東(11個),亞太(6個),美洲(4個),非洲(1個)。
此前華為多位高管均強調,華為目前的漏洞主要在生態層面上,運營商業務不受“實體清單”影響,但外國政府出于對華為的不信任而放棄采購華為的設備,這是華為希望解決的問題。
為此,任正非近期在接受外媒采訪時透露,華為愿意將全部的5G技術以許可的方式轉讓給國外公司進行獨立研發。“當我們把技術全部轉讓以后,他們可以在此基礎上去修改代碼,修改代碼以后,相當于對我們屏蔽了,對世界也屏蔽了。美國5G是獨立的5G,沒有什么安全問題,它的安全就是管住美國公司。不是我們公司在美國賣5G,而是美國公司在美國賣自己的5G。”
任正非表示,華為的5G技術對外許可并非是每年繳納年度許可費,而是一次性交易。“我們希望西方能縮短往前走的平臺路徑,所以許可其他公司完整拿到我們的技術。”他表示,如果美國真正要買,華為會真正去做成這件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華為提交了2019年度第一期和第二期中期票據的注冊材料,兩期中票各募集30億元,期限均為3年。
根據募集說明書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華為凈資產為2454億元,總資產為7057億元。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華為的營業收入則分別為5181億元、5985億元、7152億元和3965億元;同期凈利潤則分別為371億元、475億元、593億元和349億元。
從財務數據來看,華為并不差錢。對此華為方面表示,公司運營所需要的資金主要來自于企業自身經營積累、外部融資兩部分,以企業自身經營積累為主(過去5年占比約90%),外部融資作為補充(過去5年占比約10%)。“公司經營穩健,現金流充裕。本次發債所獲資金將用于持續聚焦ICT基礎設施建設,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