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下波次與揀貨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兩者之間的關系。
一.波次
波次是指將不同的訂單按照某種標準合并為一個波次,指導一次揀貨。也有部分倉庫把波次稱為批次,如蘇寧倉庫。其實就是按照系統設定的規則,將訂單拆分,所有訂單在訂單池內,進行分類揀選。
對于訂單數量大,倉庫分區多的適合采用波次進行揀選,揀選后再分揀,可以提高訂單處理效率,平衡作業的負荷和資源的使用。
對于訂單量小,倉庫分區簡單、動線不復雜的倉庫,不適合使用波次計劃進行揀選。
例如:
蘇寧南京倉,拆零商品分成:隔板貨架區、洗護區、自動化區這三個庫區存儲,每個單獨的區域內分別設置不同的存取分區。這種情況下,會有大量的顧客訂單包含三個區域的商品,不按照波次進行揀選的話,會出現一個操作員跨倉庫揀選的,明顯這是行不通的。這種情況下,除了借助自動化設備,將訂單箱送達到各區域外,只能采用現匯總訂單,按照庫區、分區等規則進行分類,生成波次。各區域操作員單獨完成波次內對應的訂單,在包裝環節進行波次分揀,匯總成顧客訂單,進行打包。具體的波次策略就不做介紹了,畢竟是無數前輩的心血,不能泄露。
例如一個小型的網紅店鋪,倉庫分區簡單,商品種類少,關聯性高,接收到訂單后倉庫作業采用一揀到底的方式,不區分波次。
二.常見的揀貨波次策略:
? 實窗分隔
? 訂單分批
? 路線分批
2.1.時窗分隔
系統設置每隔固定的時間段,對訂單池內的訂單進行篩選,每隔一段時間時窗做一次數據截取,把這段時間累積的訂單匯總成一個波次。
舉例說明,目前京東和蘇寧的半日達,即上午下單,下午送達。采用的是設置訂單截止時間點(一般默認上午為11點或者延后半小時),截單點前的訂單,可能按照上面說的3種策略生成波次,但是在截單點后的訂單,會迅速在很短的時間內生成波次,需要加急作業。這種情況下,需要系統支持手動選擇訂單,提高訂單優先級,達到優先生成波次的目的。
2.2.訂單分批
訂單池內積攢訂單,按照先到先處理的原則,然后根據下級站點、倉庫分區、訂單內商品數量、商品關聯程度、商品的互斥性、體積、重量等對單據進行匯總,生成一個波次(具體的波次生成策略參照倉庫的生產作業模式和運營目標再做討論,這里只做舉例,不做深究了)。
這種分批方式適用于訂單交貨時間比較寬松的場合,可以按照工作效率高、資源消耗少的原則劃分波次,充分利用播種式分揀的規模效應。
2.3.路線分批
對于大型的倉儲配送中心,送貨路線往往是波次生成的一個重要條件。針對每條路線,設定發車時間點,波次劃分時第一層條件是下級站點,然后再根據下級站點的能力進行再次劃分規則,比如下級站點具備末端DC包裝的能力,那么波次直接考慮下級站點、揀選方式、商品數量、體積重量等因素即可。若下級站點只具備送貨的能力,對波次的生成條件會嚴一些。
三.揀選策略與波次的關系
從邏輯上理解,波次只是用來輔佐揀選的,是為了提高揀選效率做的一種算法,所以揀選策略是包含波次的。通過波次,實現在揀選的時候,對訂單進行合并、切割處理,對訂單內的物資進行聚合、分類等處理。
揀貨策略是指在執行物理揀貨時的策略。我們所知道的揀貨策略有很多種,但影響揀貨策略的核心要素包括4個:
? 分區
? 訂單分割
? 訂單分批
? 分類
3.1.分區
一般而言揀貨策略包含三種原則,即單位分區、流量分區、和工作分區。
3.1.1.單位分區
按照存儲單位進行分區,現在常見的堆垛機有箱式堆垛機和托盤式堆垛機,這時候或有整箱揀選、整托盤揀選的方式出現。拆零單品又會出現單件物資揀選,這時候以單位作為區分,劃分成箱揀貨區、托盤揀貨區、單品揀貨區,目的在于將貨物的存儲單位與揀貨單位統一,便于單元化作業;
3.1.2.流量分區
按貨物出貨量的大小以及揀取次數的多少進行分類,便于優化揀貨線路,減少重復行走,提高揀貨效率。
3.1.3.工作分區
工作將揀貨區劃分為幾個區域,專人負責各區域揀貨有利于揀貨人員記憶貨物存放位置,熟悉物資,縮短揀貨時間。
3.2.訂單分割
將一份訂單分割成多份子單,由不同的人員同時揀貨,訂單分割必須要與分區結合起來。
3.3.分類
分類與訂單分批相配合。由兩種方式實現,一種是揀貨的同時將貨物分類到訂單中;另一種是先批量揀取,再分類。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