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大拿品牌將引導上汽大通的輕卡業務以產品、以用戶需求為主導,通過資源整合實現1+1>2的效果。把品牌中高端定位和國際的標準體系結合起來,大拿才能更好兼顧國內和海外市場的平衡。” 上汽集團副總裁藍青松在接受方得網專訪時表示。
在上汽集團發布“新能源汽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后,上汽大通MAXUS全新新能源輕型車產品系列品牌“大拿eDeliver”正式發布。全力聚合優勢資源的“大拿”,真的能成為輕型商用車市場的“超級領袖”?
面對商用車電動化發展趨勢,上汽大通有何應對?未來,“大拿”如何助力上汽大通繼續領跑坐穩“全球新能源輕型車領導者”的位置?
上汽大通為什么要此時推出“大拿”品牌?
新能源輕型商用車的競爭已經從單一的電動化之爭演進到數字化、智能化之爭。與傳統造車的形式不同,以傳統硬件定義的時代已經逐漸消逝,而是轉向電動化、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電子架構等軟件集一體的多維競爭。
為了“大通速度”得以在未來激烈的全球競爭中更快、更有力地釋放,上汽大通在經過1000多名設計師、工程師大膽假設、反復推敲,與用戶共創三年之后,9月21日,上汽大通MAXUS全新新能源輕型車產品系列品牌“大拿eDeliver”正式發布。
為什么要整合資源推出“大拿”品牌?
“上汽大通目前國內市場參與競爭的市場比較多,產品品系也十分全面。細分領域包含了輕客、皮卡、跨界車、新能源輕卡等。在當前汽車行業轉型階段,上汽大通對于用戶來講說無論是產品、企業、品牌的信息量都太大了,這也是上汽大通發布大拿品牌的初衷,讓上汽大通旗下的產品品系更加清晰。”藍青松表示。
為什么在這個時點上汽大通會推出基于全域全場景的大拿T1?
藍青松表示,用戶使用場景一直在改變,新能源輕型車產品也要不斷變化,這次的新品發布,是互補和迭新,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大拿”品牌獨立,是上汽大通充分研判輕型車市場,從客戶認知自身營銷和市場需求出發的慎重決定,有利于后續資源的整合和進一步的發展。
上汽大通并沒有以“一款產品打天下”的思維去做市場,而是希望通過不斷推出全面覆蓋用戶場景的大拿產品,匯聚不同細分市場的用戶,積少成多,讓用戶做自己的“大拿”。
這也是藍青松反復強調的,不怕市場小而不做,“上汽大通面對的每一個細分市場,就像“撿芝麻”,小的細分市場雖然只有十幾萬、二十幾萬到三十萬,但是撿撿就多了,積少成多。中國有兩千七百萬輛市場容量,抱不了“西瓜”。”
面向新賽道, 在邁上成立12年新起點的關鍵節點上,上汽大通再一次放出大招,全力聚合優勢資源,進軍新能源輕型車市場,在輕型車產品序列中豎起“大拿”旗幟。
“正如“大拿eDeliver”這個名字所傳達的一樣,在過去的三年,上汽大通一千多名設計師、工程師、營銷專家,通過用戶實時共創模式,以全維度創新理念驅動設計研發,始終堅持追求卓越和極致的探索,在每一次的推敲大膽假設中,為“大拿eDeliver”帶來了更多的進步和行業超前意識,加速達成智能化平臺落地,傾力打造出一個更高效、更智慧、更全能的“劃時代大拿”。
面向未來 “大拿”如何引領輕卡用戶迭代升級?
回溯汽車市場對于新能源的探索技術的演進不在一朝一夕,除了擁有前瞻性開放思維“軟實力”,同樣也需要有技術背書的“硬實力”。
為了加速推進大拿eDeliver的智能化量產,上汽大通打造出全球純電智慧輕型車架構平臺MILA。“用戶需要”什么車,MILA就可以“定制出”什么車。基于該平臺打造的首款車型大拿V1、大拿T1,以劃時代的“全維度創新”產品力率先“亮劍”。
變化萬千和快速定制是MILA平臺的最大亮點,通過MSIT(Module Scalable Integration Technology)共用接口和即插即用技術,將整車結構、電池系統、驅動系統和懸架系統,四大模塊自由組合,靈活定制,快速形成多場景、多品系、多維度的產品矩陣。
藍青松表示,“依托MILA平臺,全新車型的研發周期從傳統的24個月縮短至12個月,不但能更快響應用戶的需求,更讓我們能夠創造出劃時代的產品。”
同時,依托MSIT技術,MILA平臺可構建出15種場景化的車型,覆蓋15座的客車、20方的VAN車、2-10T的輕微卡和四驅高性能皮卡,實現全場景,全融合的技術方案。
正如上汽大通所強調的,“從用戶需求變革中誕生的品牌,更需要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這其中,號稱“純電時代的物流領跑者”大拿T1,更是從造型到技術都做到了“天花板”級別。
在造型方面,“大拿”作為用戶的外觀酷似“膠囊”;座艙內“走近車輛自動解鎖、入座即上電、車隨身動”等行業首創的“無感”交互,也全面突破傳統物流車的“刻板印象”。
大拿T1這款未來車型,不僅從造型方面有突破,車輛本身的技術、細節、亮點,更是做到了“純電時代的物流領跑者”這一稱號。
“大拿”T1采用行業領先的820mm超寬車架、超越同級別的高強鋼、低至980mm低貨臺,讓裝卸均省時又省力;搭配5噸級電驅橋,同樣行業領先。僅0.39的超低風阻系數,極大提升了整車續航能力,最高可達500km,輕松滿足絕大多數城市及城際的物流場景。
核心三電方面,“大拿”T1使用行業龍頭供應鏈的三電產品,防水等級高達到IP68,在蜘蛛電池200萬公里以及660多項實驗的基礎上,針對高功率、大扭矩工況,高壓元器件升級至1000V,實現多重保護。液冷和加熱膜設計,保證電芯始終以最佳性能工作,電池壽命達8年50萬公里,行業領先。創新性的電池中置設計,電池包被保護在車架中部,離地高度350mm,兩側超過1米的緩沖區,結合電池底盤裝甲技術,從容駕馭各種崎嶇坑洼路況。
而在用戶最為關注的安全方面,大拿T1車身高強鋼占比達30%以上,并在行業內首次應用熱成型零件,同時極限轉彎壽命次數優于同級5倍、滿載制動距離也比同級產品提升20%。“鋼筋鐵骨”護航安全,剎得住更剎得穩!配合先進的電泳和涂裝技術,也以硬核的“防護外衣”讓整車更加經久耐用。效率高、靠得住,大拿T1成為真正的“省心大拿”和“財富大拿”。
同時,大拿系列將同步開啟全球征程,首批車型將于英國、法國、智利和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上市。未來2年內,大拿將推出10款全新新能源車型,力爭成為全球新能源輕型車的領導者。
上汽大通成為“全球新能源輕型車領導者”的本錢是什么?
作為國內最早進入新能源賽道的企業之一,“新能源技術的先行者”上汽大通MAXUS在ALL3 ROADMAP規劃藍圖之下,推動實現“全能源、全平臺、全市場”的全領域新能源戰略布局,逐步完成從純電、混合動力,到最前沿的氫燃料電池組成的全能源體系構建,形成覆蓋MPV、SUV、皮卡、輕客等細分市場的產品矩陣,并且已經在全球新能源細分市場成為引領者,展現出“新能源汽車全領域定制專家”深厚的技術底蘊與定制實力。
隨著近年來“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上汽大通MAXUS也敢于做承擔車企責任的“行動派”,憑借全球領先的技術優勢,推出了全新新能源品牌“大家”及其系列車型矩陣,在全球展現“大家風范”。此次發布的全新新能源輕型車品牌“大拿”及系列產品,也是上汽大通MAXUS持續身體力行助力國家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再一次見證。
而未來,“大拿”也必將參與到全球競爭中去,并提出了想要把“大拿”打造成為“全球新能源輕型車領導者”的目標。
上汽大通的底氣在哪?
2023年9月,在新能源輕卡同比增長130%、環比增長18%的背景下,上汽大通新能源輕卡有著超越行業的表現。
最新保險數據顯示,2023年1-9月,上汽大通新能源輕卡銷量同比增長110%,在前五企業中增幅排名第一,銷量穩居行業前三。
在海外市場,上汽大通品牌已然成為“最受歡迎的電動汽車品牌”。2023年1-8月,新能源車型海外銷量超1.3萬輛(零售),在出口總量中的占比已達21.4%,在7月便實現占比趕超去年全年。
上汽大通已經領先于許多國際品牌在歐洲、澳新等市場率先推出滿足用戶需求的高品質新能源車,早已成為海外智能新能源領域“中國智造”的代名詞。
藍青松表示, “市場雖然卷,但勝者為王。上汽大通要瞄準中高端市場,聚焦更為關鍵的全球業務。這也是為什么上汽大通的每款產品都是按照全球車標準打造的原因。把品牌中高端定位和國際的標準體系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兼顧國內和海外市場的平衡。上汽大通要做“難而正確的事”,要勇于去競爭。”
此次推出“大拿”品牌,也進一步揭示了上汽大通未來在全球市場的戰略布局:緊抓智能化、電動化的發展趨勢,并面向真實的用戶需求,推動旗下全系列的產品布局實現電動化,并持續在智能化領域深耕。
藍青松表示,“未來幾年里,上汽大通MAXUS將推出十多款貼近用戶真實使用場景的、極具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2025年新能源銷量占比將超過50%。而在海外市場方面,通過對新能源技術的持續投入,上汽大通MAXUS也將持續提升新能源產品占比,目標是到2025年覆蓋60%以上的海外市場。”
結束語:
全球新能源輕型車市場勁頭正強,上汽大通MAXUS已憑借全球統一高標準,積極加入新競爭賽道,逐漸成為行業引領者。如今,隨著上汽大通MAXUS全新品牌、全新平臺、全新車型的發布,將再度助推品牌夯實“全球新能源輕型車領導者”行業地位。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