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快遞市場目前并不規范,多數民營快遞企業是小作坊起家,其標準化和規模化都有待提高。制定快遞市場準入制度,是為了把一些不規范的小企業、黑快遞剔除出局,規范快遞企業的服務,有利于民營快遞企業做大做強。
近年來,我國快遞業市場規模急劇擴大,民營快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與國有和外資快遞企業形成三分天下的競爭態勢。但是,民營快遞企業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卻普遍存在著散、小、弱、差的缺點。可以說,民營快遞業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又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挑戰。
法律環境
1986年頒布實施的《郵政法》規定,民營快遞企業屬于違法經營。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誕生起,民營快遞企業不明朗的身份和搶食郵政專營的行為,注定它要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帶。可以說,民營快遞是在郵政的打壓下匍匐前進,又在市場的哺育下潛滋暗長。
經過20年的發展,民營快遞已占據了快遞業的大半壁江山,順豐、申通等已成為與郵政EMS同樣知名的快遞企業。2009年10月1日,新《郵政法》頒布實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確了民營快遞企業的法律地位,讓多年來身份尷尬的民營快遞企業終于揚眉吐氣。
新《郵政法》在承認民營快遞合法地位的同時,也給民營快遞帶來巨大的生存壓力。新《郵政法》規定快遞業務實行經營許可制度,并為企業規定了資金準入門檻:從事同城快遞業務的公司,注冊資本必須在50萬元以上;從事異地業務的,100萬元以上;從事國際業務的,200萬元以上。目前,全國民營快遞企業數量達1萬多家,多數沒有達到資金準入門檻要求,如不能快速提升或轉型,不可避免將被淘汰出局。
加盟模式
目前在民營快遞市場,除了順豐速運、宅急送和一些網絡零售商自建配送公司,包括“四通一達”在內的大型民營快遞,都是依靠特許加盟這種模式發展壯大起來的。
在民營快遞企業中,總部實際上是一個松散的管理機構,運單預收費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這樣,加盟商數量越多,遞送量越大,總部銷售的運單就越多,獲得的收入也就越多。此外,各地網點如果需要總部投建的轉運中心進行中轉分撥,還要繳納一定的中轉分撥費用。
各地的加盟商才是真正對快件遞送的成本和價格負責的一方。他們要自行購買車輛,招聘員工或者將旗下的站點分包,因此消費者看到的快遞價格,一般不是由總部制定,而是各地加盟網點自行確定。一些網點甚至還把定價權下放給了旗下站點的承包商,承包商可以直接與顧客討價還價。
民營快遞加盟模式的優點是投資少、擴張快,在發展初期可以幫助快遞公司規避不可預測的政策風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四通一達”等民營快遞企業由于缺乏資金支持和搶占市場的需要,通過這種方式迅速地構建起自己的全國網絡。可以說,特許加盟模式為民營快遞企業在全國“跑馬圈地”起到了關鍵作用。
但民營快遞加盟模式的缺點也非常明顯——由于加盟體系內部存在著多個利益主體,總部的協調和管控能力就變得較弱,發展中容易出現“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更為嚴重的是,這種加盟模式助長了民營快遞業的低價惡性競爭,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下降。
隨著中國快遞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以及勞動力等各種成本的上漲,民營快遞完全可以提高快遞價格謀求自身的發展,但因為網點之間存在著競爭,不同的利益主體很難統一行動。另外,總部的盈利主要依靠加盟商運單的增長,這其實也助長了其對加盟商低價策略的支持。低價帶來的是低利潤率,每家企業沒有資金擴大網絡規模,也無法應對仍在增長的快遞需求和各種成本的上漲,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可以說,特許加盟模式越來越不適應快遞市場的發展需要。
行業整合
目前,快遞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全國快遞企業數量眾多,大約1萬多家,行業競爭已從良性競爭進入低價的惡性競爭。隨著快遞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和新《郵政法》的實施,快遞行業整合條件逐漸成熟。
隨著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政府的監管越來越嚴,民營快遞企業已經意識到了加盟模式的弊端。為了改變民營快遞企業內不同利益主體“各自為政”的局面,總部對重點城市的加盟商實施購買,將加盟變為直營,以加強總部的管理控制和協調能力。
比如申通快遞,希望通過與加盟公司換股的方式收編盈利能力較強的7個城市網點,而韻達快運和圓通快遞,也希望將大型城市的分撥中心收歸總部自己投資。有專家對民營快遞企業內部的整合提出了“三三制”:轉變單一的特許加盟連鎖體制,三分之一的加盟商通過股份制改造成為自營連鎖企業,優化另外三分之一的加盟商,剩余三分之一的加盟商改制為代理企業。
目前,大型民營快遞企業如順豐速運、申通快遞等業務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在中小城市網絡較為薄弱。隨著一線城市競爭加劇及中小城市快遞需求增長,向中小城市擴張成為大型快遞企業的必然選擇。而中小城市快遞市場目前主要被當地小型快遞企業占據,這些小型企業在本地市場通常具有較廣泛的配送網絡,但資本實力有限,在新《郵政法》經營許可制度和準入門檻條件下面臨出局危險。此時,大型民營快遞企業收購這些小型快遞企業,不僅可以完善大型民營快遞企業的網絡體系,也將使小型快遞企業獲得資金及技術上的支持。
發展瓶頸
現階段民營快遞雖然獲得了較大發展,但是誕生10多年的北京小紅馬退市和深圳DDS的倒閉,也暴露出其面臨著的困境,民營快遞急待突破許多發展瓶頸。
(一)融資困難
民營快遞從誕生到現在一直面臨著資金缺乏的發展瓶頸,融資難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民營快遞企業的發展壯大。由于快遞企業經營設施以租賃為主,主要價值集中在品牌和配送網絡等無形資產,無法向銀行進行抵押貸款。此外,由于民營快遞企業普遍規模較小,亦無法取得銀行授信額度。為了解決資金缺乏的問題,民營快遞有的謀求上市,有的想引入戰略投資,但都沒有見到實效。
(二)經營管理弊端嚴重
多數民營快遞企業還處在家族式的治理結構形態,組織方式落后,管理手段落后。特許加盟模式在完成全國跑馬圈地的任務之后,已成為民營快遞發展的障礙。在這種經營模式下,民營快遞把低價競爭作為市場營銷的主要手段,無序競爭現象蔓延,低價格、低層次服務現象普遍,嚴重阻礙了民營快遞企業的健康發展。
(三)服務水平低下
由于快遞行業進入門檻低,企業多而分散,專業化、技能型人員緊缺,人員流動性很大。多數快遞企業沒有建立規范的用人制度,低價惡性競爭激烈。近幾年,民營快遞頻遭顧客投訴,節日爆倉、快件延誤損壞或丟失、野蠻分揀裝卸、態度惡劣等現象經常發生,這都是服務水平低下的表現,嚴重損害了民營快遞的形象,嚴重制約了快遞企業的發展。
總之,扎根于急劇擴張的快遞市場中,處在外資快遞巨頭和國有快遞企業的競爭夾縫里,面臨著顧客要求提高服務水平的壓力,在新《郵政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范下,民營快遞終將會在我國快遞業中占據主流地位。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