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全國設備租賃及二手設備專業委員會、二手叉車工作委員會組織的“二手叉車流通技術要求”標準起草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全國設備租賃及二手設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余小梅就“制定二手叉車流通技術標準核心內容的三原則”做了闡釋。據余小梅介紹,標準的產生將解決二手設備流通環節存在的三大問題。
一、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某種有效的方法給消費者和用戶提供一定程度的可靠信息,才能保證進入市場設備的安全性,從而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此外,保證設備流通體系的順暢,這就同用戶要求產品質量有據可查,溝通方式有法可依的愿望達成一致。二、解決定價問題。定價將是所有二手交易的癥結所在,由于設備已經出廠并交由用戶使用,這個價格將完全由市場來決定,究竟定多少是長期困擾企業的問題,同樣對于用戶來說也非常迷茫。如果有了必要的流通標準和技術規范,用戶在出價時就會有依據。三、為國家出臺相應政策提供依據。如果出臺相關標準和規范,也有利于國家出臺一些相應的優惠政策,也就是說如果要建立一個示范二手設備市場,這個市場起什么作用,有哪些基本規范,產品達到什么標準才能進入該市場,都要具備一定的相關條件,國家的相關政策才可以配套。
所以二手設備規范不僅是在交易前,在交易后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在交易發生后,如果發生民事糾紛,也能提供很重要的依據,法律往往以標準為依據。建立一系列為大家認可的標準來確定二手設備如何判斷,如何歸類,如何區分,二手設備流通標準編制的重點將更多從技術方面去解決這些問題。
現在國內的二手市場非常活躍,國內四大二手市場:深圳寶安、徐水、上海、天津已經形成了特定區域,遍布全國的二手設備市場一共有798個。工程機械在這些市場里只占到5%,但是二手工程機械的交易額非常可觀,從2006年達到300億元開始,截止到2011年已超過1500億元,以25%的速度猛增。
由于前幾年國內工程機械新機銷售旺盛,企業無人顧及二手設備市場,反倒給個體戶培養滋生的溫床。而現在廠商要介入,必須先建立起規范的二手設備業務體系。從政策支持方面來講,標準的制定就是一切市場規范起來的先行軍和探照燈。
據協會數據統計,2011年全國叉車保有量已超過100萬輛,由于工程機械不存在報廢年限,這100萬輛的情況非常復雜,甚至第一代叉車產品仍存在于市場進行流通。二手機和新機制造陷入混亂,舊車翻新,假冒名牌屢見不鮮。目前,我國叉車行業產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銷量下降6%,國內主流品牌的產銷都受到影響。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