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是實現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供應鏈的協調運行建立在各個節點企業高質量的信息傳遞與共享的基礎智商,因此,有效的供應鏈管理離不開信息技術系統提供的支持。目前,EDI、RFID、GPS、供應鏈信息系統集成和物聯網技術是供應鏈信息化管理的主流技術。
1、EDI技術。EDI在供應鏈管理的應用中,是供應鏈企業信息集成的一種重要工具,一種在合作伙伴企業之間交互信息的有效技術手段,特別在全球進行合作貿易時,它是在供應鏈中聯接節點企業的商業應用系統的媒介。
供應商和用戶(分銷商、批發商)一起協商確定標準報文,首先用戶(分銷商、批發商)提供商品的數據結構,然后由EDI標準專業人員在相應標準中選取相關的報文、段和數據元。目前廣泛采用的是聯合國貿易數據交換標準——UN/EDIFACT。
制造業在供應鏈上應用EDI技術使傳輸發票、訂單過程中達到了很高的效率,制造業企業所采用的EDI應用主要是發票和訂單處理,而這些業務代表了他們的核心業務活動:采購和銷售。EDI在密切貿易伙伴關系方面有潛在優勢。
2、RFID技術。射頻技術是利用無線電波對記錄媒體進行讀寫。射頻識別的距離可達幾十厘米至幾米,且根據讀寫的方式,可以輸入數千字節的信息,同時,還具有極高的保密性。射頻識別技術適用領域:物料跟蹤、運載工具和貨架識別等要求非接觸數據采集和交換的場合,要求頻繁改變數據內容的場合尤為適用。
RFID系統一般由信號發射機、信號接收機、發射接收天線三部分組成。RFID系統能夠清楚地獲知托盤上貨箱甚至單獨貨品的各自位置、身份、儲運歷史、目的地、有效期及其他有用的信息。RFID能夠徹底實施“源頭”追蹤以及在供應鏈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從而實現快速供貨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儲存成本。
3、GPS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是通過系統測定用戶至衛星的距離來達到定位的效果。運用GPS技術,GPS車載終端中的GPS接收器通過接收并處理GPS星座信號定位車輛而得到車輛信息,包括車輛的動態坐標位置(經度、緯度和高度)、時間、狀態等。
GPS技術在供應鏈管理中被廣泛應用在運輸管理中,包括:車輛跟蹤、車輛導航、調度指揮、防盜報警和車隊管理。
4、供應鏈信息系統集成。供應鏈信息系統集成技術是利用INTRANET的“標準化”技術,以更加方便、更低成本的方式來集成各類信息系統,更容易達到數據庫的無縫連接,使企業通過供應鏈管理軟件使內外部信息環境即成為一個統一的平臺整體。
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集成化物流信息系統的體系結構可以用一個二維的模型來表示。第一維是按將供應鏈各層次進行集成,即對供應鏈執行層和供應鏈計劃層之間的系統進行貫通。第二維是將供應鏈上涉及的功能和領域進行貫通。如將采購、倉儲、計劃、運輸等環節打通,實施信息共享。
信息系統的集成不是人員、產品和設備的簡單疊加,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事實上一次性地就某個應用問題把若干應用系統集成到一起已不是難事,難得是要做到隨時跟上需求的變化,適時地支持系統動態集成。
5、物聯網技術。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概念。
目前物聯網技術還未被大規模的應用,但未來物聯網技術在供應鏈運輸環節、倉儲環節、生產環節、配送/分銷環節和零售環節中,應用的潛力無限。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