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產業的供應鏈管理近兩年越來越受到國內上下游企業的關注,在連貫而通暢的產業鏈條中,如何在現有上下游資源整合的基礎上,有效地進行擇優化設計和邏輯化連接,使鏈條中各個節點趨向于效益和理性的最大化,進而形成一個有序而高效的價值鏈條,將最終決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中國服裝大會上,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創始人、首席合伙人王璞說道。
打造高效可持續的供應鏈
業內人士表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應順應供應鏈的發展趨勢,重視供應鏈的快速反應能力建設,注重供應鏈縱向發展和橫向聯系,堅持建立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鏈。
在中國服裝大會上,溢達集團副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車克燾談到,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元素分為整合、成本控制、創意與創新、保護環境以及關愛員工和當地社區。他說:“‘整合’是希望全球的紡織服裝行業進行大整合,從而整合各國對出口配額、對棉花政策的穩定;而控制成本,也是供應鏈中最重要的環節。現在國內生產企業的成本太高,降低成本不是降工資,而是靠流程、管理、科技來提高效率,這樣才是真正的控制成本。創新在供應鏈的整合中顯得尤為重要,現在大家都在講求綠色生產、環保理念、節能減排,怎樣從供應鏈的上游到下游都堅持創新觀點以達到環保的效果,則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車克燾強調,控制成本,整合供應鏈,不是把員工的工資壓低,而是要把效率提高。靠流程、管理、科技,必須要有創意和創新,并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注意環保,承擔社會責任。
對于車克燾的觀點,雷迪波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盧山表示認同,他說,現在國內生產商,尤其是給國際奢侈品做代工的生產商越來越難做了,因為各項成本的增加已經使中國的生產企業失去了競爭優勢,而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國家的用工成本要比中國低得多。他坦言,作為“中意混血兒”的雷迪波爾,正因為國內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增大,也開始拆分供應鏈。“雷迪波爾現在的高端品牌都是在意大利生產,因為意大利的生產成本現在未必比中國企業高。而一些基礎和跑量款則選擇往東南亞工廠轉移,最后的主力產品,我們還是希望在中國生產,但前提是,能找到生產成本適中且擁有良好信譽的國內生產商。”
來自香港的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林至穎說:“網絡整合在供應鏈整合中非常重要,利豐就有自己的供應商網絡,當接到一份訂單的時候,就會立刻開啟供應商網絡來尋求最適合的合作者。所以每個企業都應該建立完善的供應商網絡來應對上下游供應鏈的變化。”
紅豆集團常務副總裁周鳴江談到,企業要和供應商打造一個平等、互信、雙贏的采購關系。紅豆集團為了節省時間和采購成本,極力拓展面料供應商數量,從原來的100多家到目前的700多家,基本涵蓋全國的所有加工企業,有利地控制采購成本,實現快速反應。通過打造這樣的商業模式,集團可以和供應商從產品設計的初始階段開始合作,從而帶來更有效率的產品創新和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價格。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通過有效的資源整合,一切企業的行為,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借助供應鏈進行整合管理和優化,既降低成本投資又增大效益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參考,但無論怎樣,在一個變動日益頻繁的環境下,在適度保持成本的合理性時,企業的供應鏈都必須保持足夠的靈活性和可持續性。
相關人士指出,隨著資源變得短缺,污染問題和全球變暖變得嚴峻,“綠色”趨勢的要求更加迫切。因此,供應鏈的整合和優化要以環保為前提,倡導低碳經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是今后紡織服裝供應鏈各環節的共同目標。
首先,供應鏈的低碳經濟不僅體現在節能減排降耗上,技術創新和技術革命也鎖定低碳的目標;其次,大力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生命周期也是最重要的低碳表現;再次,從供應鏈的角度看,可以創造性地避免由于管理帶來的高碳排問題;第四,從消費層面引導理性健康消費,減少不必要消費,提高供應鏈過程中包裝、運輸、銷售環節的重復和工藝,減少一次性產品的比例等都是低碳經濟的表現。
供應鏈協作是趨勢
今天,企業物資采購和商品生產的范圍已擴大至全球范圍,企業供應鏈因此也隨之拓展,由于消費者預期的上升,企業不得不加速產品周期以領先于消費者的需求。與以往供應鏈必備的四個核心要素:“計劃”、“采購”、“生產”和“銷售”相比,現在對供應鏈的管理有更多的要求。企業發展的越大,供應鏈體系所涉及的環節越多,管理的困難也會越大。
在整個生產制造鏈條下,幾乎所有企業都必須依賴一系列供應商及服務提供商來提供所需商品及服務,從而完成對顧客的承諾。這一過程從頭到尾都存在很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如今這類風險和不確定更趨復雜和嚴峻。諸多的變化已顯著改變了供應鏈的運行狀態。全球采購與生產、信息與通信技術、消費者預期、價格波動與供貨能力、財務狀況、監管與合規等因素的變化,使得供應鏈管理變為了一場新的博弈。
提高紡織服裝供應鏈的長度是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當供應鏈的長度足夠大時,話語權會相應提升,產業競爭力也會大大加強。與此同時,服裝供應鏈的橫向合作也成為供應鏈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全球分工和業務外包風行的環境下,供應鏈上的關系更為復雜。任何一個環節受到意想不到的沖擊,都可能造成整個供應鏈上的巨大損失。這種現象已經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所證實,也即大家熟知的“蝴蝶效應”。歷史上供應鏈上的“蝴蝶效應”,發生頻率之高,足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毫無疑問,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甚至和5年前相比大不相同。看上去任何東西都是不確定的,無論是顧客需求、經濟環境,還是商品的供應和定價。這種不可預測性讓即使是龍頭公司都難以在把握現在的同時計劃未來。然而,事實證明,擁有更有活力和良好協同供應鏈的組織將能夠更好地減少風險,對市場發展作出快速有效的反應,并最終在動蕩不確定的多極世界實現更大效益。
如何規避供應鏈風險,建立供應鏈的靈活性,加強供應鏈競爭力?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少雄向媒體表示,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競爭的含義已經不是以往公司間或品牌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的競爭。因為,現在在競爭中,我們都很清楚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由自己來干,所以企業必須整合整個社會上的供應商之間的關系。這確實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課題。
在訂單普遍越來越個性化,小批量碎片化生產成為常態的現狀下,高效的供應鏈,代表了未來經濟不斷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同時也是企業提升核心創造力的源泉。但無論何種類型的供應鏈整合,都必須明確一點,供應鏈整合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協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基礎上的,要整合管理供應鏈的優勢,企業就必須依照此原則建立一套整合機制。這套機制是供應鏈條上的企業求生存、求發展的基礎,在相互信任、相互協作、利益共享、共擔風險的條件下,企業才能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和更好的發展機會。因此,核心企業必須考慮平衡供應鏈上企業的利益,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
同時,“協同”是供應鏈整合的又一個要點,供應鏈上的各企業可能存在文化、工作流程和戰略規劃等方面的諸多不同,如果不能有效整合的話,即使選擇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建立了有效機制,也未必能獲得供應鏈的協同優勢。這是整合供應鏈的前提,也是現階段我們行業在整合供應鏈上應該重視的問題。
有業內專家指出,整合供應鏈,加強供應鏈整體競爭力,最重要的就是在平衡各個環節的同時具有全局觀念。在當今世界,服務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差異化因素。外包解決方案盡管能產生效用,但也可能會使服務大打折扣。對于博弈的所有參與者而言,信息與通信技術早已改變了市場環境,讓信息更早地傳播成為了一個具有競爭意義的差異化因素。
在上述各項變化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如今的供應鏈與其說是單向的直線型鏈條,不如說一個由雙向關系組成的網絡,其中每一條線上均存在運營風險,每一個節點上的風險都將影響到其他多個節點。原材料方面的問題將對其他各方面產生向下的傳導效應;而制造上的問題則會對整個業務構成向上的傳導效應,同時對銷售產生向下傳導效應。要了解這種新型互聯式供應鏈的風險并對之加以管理,企業需具備的一項最為重要的條件是:對企業范圍內的風險采取全局觀。企業必須對供應鏈進行總體把握,因此,僅對供應鏈進行管理已遠遠不夠,只有整合所有上下游資源,進行協同合作,采取風險綜合方法,企業才能發現供應鏈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增強核心競爭力。
雖然國內的供應鏈整合現在看來還存在很多問題,但卻依然被眾多品牌商“珍愛有加”。正如車克燾所說:“我們現在不會再走出去,我們要在中國尋找新的模式、新的方法、新的渠道……我們就在中國扎下去,發展下去。”
相關專家指出,在過去的幾年來,由于受成本影響,一些低端服裝加工貿易出現了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的現象。但中高端品牌沒有出現大量外移,甚至出現反向遷移的案例。中國社會環境穩定,勞動力成本合理,質量水平高,創新能力強,這些特點仍深深地吸引著國際高端服裝品牌的青睞。調整供應鏈結構,打破供應鏈中的牛鞭效用,建立平等的合作機制,是提升競爭力的著眼點。未來5-10年,隨著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實力的不斷加強,在服裝供應鏈企業中,中國勢必會出現幾個大品牌。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