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柴油機關鍵技術研究接連取得重大突破
來源:科技日報
| 2013-07-09 11:27
據科技部消息,近期,我國柴油機關鍵技術研究接連取得重大突破。
國家863計劃支持的“高壓共軌重型柴油機關鍵技術研究”課題,取得階段性成果。課題設計開發了噴射壓力達到180兆帕的高壓共軌泵,滿足要求的共軌管,在冷拖實驗臺上進行了性能試驗,并在發動機上進行了臺架試驗驗證,為高壓共軌燃油系統關鍵零部件開發及關鍵技術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同時,課題開發了基于多核的32位單片機硬件和基礎軟件,完成A+樣件臺架和三高試驗,達到了較好的控制效果;開發了CDPF(帶有催化涂層的柴油微粒過濾器)再生催化劑涂層,滿足再生階段THC(總碳氫)與CO(一氧化碳)的凈化控制,開發出適合與CDPF系統聯用的分子篩型SCR(選擇性催化還原)并實現了小批量生產;研究了適用于EGR(廢氣再循環)技術的VNT(可變噴嘴渦輪增壓器)增壓系統技術、二級增壓技術的研究以及渦輪增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策略,并實現了裝機應用。
由“十二五”863計劃支持的“滿足歐Ⅵ排放標準的柴油機后處理關鍵技術研究”課題的成功實施是柴油機后處理系統關鍵技術研究開創性成果,填補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滿足歐Ⅵ排放標準的柴油機排氣污染物后處理集成技術和產品方面的空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按研究計劃,在充分調研國內外柴油機后處理技術研究基礎上,基于DOC(氧化催化轉化器)、SCR(選擇性催化還原)與碳煙燃燒反應機理研究,完成了DOC、SCR與CDPF(帶有催化涂層的柴油微粒過濾器)催化劑涂層的研發工作,形成了滿足目標性能的催化劑方案,并完成了DOC與SCR的放大生產與性能驗證。載體生產方面通過原材料篩選和工藝優化,已經部分完成了13英寸大載體與顆粒捕集器載體的研發工作,打破進口產品的壟斷地位。
課題階段性成果表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后處理系統功能、性能已經在部分程度上追上或達到國外同類先進產品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長期依賴技術或產品進口的被動局面,并成功實施了國家“首臺套”等政策并把示范應用與產業化結合起來,為自主創新產品的推廣應用進行了有益探索,踐行了“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模式,提高了我國在該項技術上的綜合實力。
此外,由“十二五”863計劃支持的“節能環保高效轎車柴油機研發”項目已取得重大突破。項目采用高壓共軌、可變噴嘴增壓器、冷卻廢氣再循環和顆粒捕集器主動再生等技術,通過優化燃燒室設計、優化發動機結構設計、降低發動機摩擦阻力等方法,大幅提升了柴油機的動力性和經濟性;通過采用多次噴射、先進后處理系統控制等方法,大幅度降低了污染物排放以及發動機的振動和噪音。
試驗結果表明,該項目所開發的發動機升功率達到57.5千瓦/升,升扭矩達到175牛頓米/升,發動機性能達到或優于國外同類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為推動國內乘用車柴油化進程、降低乘用車平均油耗做好了技術準備。計算結果表明,匹配該發動機的整車油耗可低于國家第三階段油耗標準15%,排放達到國五水平,為實現汽車產業節能減排目標做出了突出貢獻。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