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學發展觀 促進現代物流業健康發展
來源:蘇州市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
| 2005-09-04 12:40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這就是新的發展觀,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
根據科學的發展觀,針對去年以來部分行業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問題突出、投資規模過大、局部地區經濟增速過快、過熱,經濟運行潛在風險加大等問題,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并對部分行業盲目投資進行了堅決的清理整頓。當前清理整頓的重點有:一是部分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的行業。如:鋼鐵、水泥、汽車、電解鋁行業。二是違法違規亂批土地。三是政府投資建造樓、堂、館、所,培訓中心和辦公大樓。四是不切實際的擴大投資規模,建設大廣場、寬馬路。五是部分地區過熱的房地產投資。六是侵害農民利益,亂占亂用基本農田。七是違法違規拆遷,侵害老百姓利益。八是部分地區開發過熱,越權審批設立的開發區,其中包括物流園區。
因為亂建物流園區也列入了這次清理整頓的范圍,因此在某些領導及物流界人士中產生了一種誤解,認為物流業是否也已過熱。我認為,這是一種偏見。我的看法是:中國的現代物流業,才剛剛起步,還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何這樣判斷呢? 根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獨立于商品供應方和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物流,在整個物流市場中的比重:日本為80%,美國為57%,我國僅達到18%。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務為主要方式的現代物流企業,在我國迫切需要加快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傳播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
但是部分地區不顧本地經濟發展實際,趕風頭,鋪攤子,盲目投資籌建大規模物流園區的現象,值得引起各地政府領導的重視。如何克服這種盲目發展現象,堅持科學的發展觀,促進現代物流業健康發展?我們在工作實踐中體會到,關鍵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以正確的指導思想,促進現代物流業與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這就是堅持政府指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的指導思想。
2.推動現代物流業發展要貫徹以市場推動為主,政府推動為輔的原則。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創造促進物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比如:制定優惠扶持政策,規范市場秩序,做好對企業的服務工作。
3.確立企業是物流產業發展項目投資主體的理念。物流業屬于服務業領域,是競爭類產業,政府不應參與投資,而應從中退出。而且現代物流業是一種高知識投入產業,專業化要求較高。政府部門缺乏現代物流專業人才,參與投資難免會有盲目性。而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法人,以追求投資收益最大化為目標,其投資決策的盲目性較低,科學性則較強。
4.引導物流企業在投入方式上貫徹科學的發展觀。我認為,中國現代物流發展水平低于發達國家,其制約因素不僅是物流資源短缺,更主要的是物流企業的管理水平、科技含量(特別是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運用水平)較低。要引導物流企業在發展中要以智力投入(引進高素質專業人才)和軟件投入為主,著力于管理水平升級、服務優化來增強核心競爭力。要致力于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來整合社會物流資源,合理增加必要的硬件設備。
5.判斷一個地區物流業的發展是否健康有序,歸根結底還是要由市場來檢驗。要看物流業提供的服務產品是否有市場、有需求。這里有兩種根本不同的發展觀,或者說是不同的生產經營觀。舊的經營觀、經營方式是企業開發了產品,然后去推銷;科學的經營觀點是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提供產品。
6.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有效途徑。換句話說,沒有現代物流業的支撐,就不可能實現新型工業化。計劃經濟條件下,中國工業經濟永遠擺脫不了一個怪圈,就是:擴張—發展—衰退,或者是開發—生產—促銷;短線—長線—滯銷。在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上總是擺脫不了發展—污染—治理的惡性循環。改革開放20多年,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大批外資企業進入蘇州,帶來了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科學先進的經營理念,對舊機制、舊體制、舊觀念產生了強烈沖擊。激烈的市場競爭給我們以慘痛教訓:90年代以前,蘇州市10個產業局和10大行業發展得都不錯,有許多行業在全國同行業還名列前茅。90年代后,外資企業一進入,真是“狼來了”。我們的國有、集體企業,在資金、技術和管理水平上,根本不能與外資企業相匹敵。到了90 年代中期,蘇州10個產業局和10大行業幾乎全線崩潰,10大行業均陷入全行業虧損局面。形勢逼著我們必須走改革、改制的道路。到去年底為止,蘇州市98%以上的國有、集體企業轉變成民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或中外合資企業,職工身份也都全面實現置換。轉制企業以新體制、新機制運作,跳出了舊機制怪圈,走上了新型工業化道路。舊機制是生產了促銷,新機制是按照定單生產;舊機制是小而全、大而全,新機制是研發、生產、供銷分工明確,工廠只要保質、保量、按定單生產,供銷均由第三方物流提供服務。客觀上,現代物流企業通過提供“供應鏈再造”的第三方服務,推動了工業企業轉變生產經營觀念,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下面,簡要介紹一下,蘇州市在以科學發展觀推進現代物流業健康發展方面的做法:
1.科學規劃,推進健康有序發展。蘇州市2001年就制定了到2015年全市現代物流發展規劃。規劃中根據各市(縣)、區、開發區經濟發展趨勢,規劃了不同層次、不同產業特色的九塊物流產業區。但實際上我們只是做物流產業空間布局規劃,有目的地預留了物流產業發展空間,以防止無序布局。蘇州各級政府沒有投資建設過任何物流園區,而是當物流項目成熟后,通過論證,按規范審批程序在規劃區域內建設物流項目。如工業園區的蘇州物流中心項目,幾年前一期投資用地還不足一平方公里,近兩年根據業務量的增加,擴建了二期工程,實際用地也只有一平方公里。可是它保障了全區去年365億地區生產總值、144億美元進出口總量對物流服務的需求。
2.加強領導,部門協調,各司其職,共同推進。 除了市發展計劃委員會為蘇州物流業主要職能部門外,政府有近20個部門在發展物流業上有明確職能。如規劃局、交通局、財稅部門、體改辦都有明確分工。
3.轉變職能,改善服務。蘇州市委、市政府倡導建設公開、公平、公正的陽光政府,開放開明、親商愛商的服務型政府,誠信守法、依法行政的法制政府,勤政、廉政、高效的廉潔政府。政府在推進物流業發展中急企業所急,幫企業所需。比如2002年因虹橋機場貨運業務遷到浦東機場以后,蘇州外資企業紛紛反映物流時間延長了1—1.5小時。蘇州市政府與市各海關會同協商,研究措施,努力改善通關服務,縮短通關時間。去年蘇州市政府會同海關正式發文,試行365天24小時全天候通關。從去年下半年起,蘇州市各海關實行5+2通關作業,即每天上午9點到24點,全天通關,節假日及平時24點以后預約通關。
去年下半年,蘇州市政府同蘇州海關,支持協助物流企業向鐵道部爭取開通蘇州到香港城際直通貨運班列。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得到江蘇省政府、鐵道部和上海鐵路局的支持,現已進入鐵路場站改造、海關商檢通關點設置等實質性推動階段。鐵路、地方各方配合,爭取7月1日開通。開通后,蘇州每天發出一列40節車皮貨車到港,香港發出一列到蘇,運行時間為40小時。這一直通班列開通,把蘇州同香港的國際貨運空港、海港緊密聯接,使蘇州物流開辟了一條快捷的國際通道,大大改善了蘇州物流條件。這項工作實際上是政府支持配合物流企業,在更大范圍和空間內整合社會物流資源的實質性舉動。
去年四季度開始,我們蘇州物流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開展了蘇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工作。我們組織了九家國內有較強實力的軟件公司,起草提供設計方案、工作大綱。經過專家和物流辦、信息辦領導評議,選定三家作為議標單位。現在已由專家協助提供標書,近期將進行議標工作。
我們認為,在物流業發展中,企業沒有能力做的、非盈利性的、公益性的、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項目,正是政府應積極去推動實施的工作
【聲明】物流產品網轉載本文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或對真實性負責,物流產品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小編電話:010-82387008,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