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標簽或將成為企業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戰略打法。
來源 | 運聯傳媒(ID:tucmedia)
作者 | 賈藝超
編輯 | 舒鈁
2019即將過去,各大企業年初定的戰略,也到了交成績單的時候。這一年,各大快運企業都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樣子?
2019年,頭部快運企業無論是在爭奪細分市場方面,還是在市場策略和打法方面,都呈現出「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特點;但爭奪市場的過程中,各家企業也都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標簽」。 而2019年又是相對來說較寒冷的一年,企業形成的標簽也更符合各自的長期戰略,也極有可能成為將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戰略打法。
安能:多賺一分錢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一輪危機將安能推上了風口浪尖。也是因這場危機,安能從戰略上做了收縮與聚焦。2019年是「大變局」的一年,投資泡沫已然過去。這一年安能砍掉了快遞業務,聚焦快運;而未來其要想在資本寒冬里活下來,就要把目標放在提高運營效率上。 今年「雙十一|過后,安能于11月12日迎來了貨量高峰,其官方公布的數字是單日貨量突破42000噸,再次刷新了行業貨量規模的紀錄。安能內部有一個口號:「只要求多賺一分錢」,以其現如今的規模,那么只要每公斤能省出1分錢,一年就能提利一個億。 因此,接下來,安能要將更多精力集中于「節省1分錢、多賺1分錢」的研究,從效率上做提升,然后將這種積累效應,放到更大規模的場景中去。而這也將是快運行業接下來的常態。
百世快運:優化基礎底盤
今年3月,百世快運2019網絡大會上,百世快運總經理柳濤提出「ALL IN電商」的發展戰略。事實上,百世快運「ALL IN電商」卻不止于電商,戰略背后的意義在于整個快運的貨源結構發生改變,隨著訂單越來越碎片化,小票訂單的增速將會大幅提高。 這一點,我們從今年「雙十一」電商大件的戰績也可以看出來,業內甚至有人說這是快運業經歷的第一個「雙十一」:安能MiNi電商系列突破40萬票,百世電商包裹票量達到33.4萬票。這種貨源結構的變化意味著,客戶對網絡覆蓋密度、顆粒精細度、服務能力、送貨時效等各方面的要求都大大提升。 因此,貨量規模之外,百世快運今年也一直進行基礎設施的優化。百世集團2019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經過不斷優化網絡結構,截至報告期末其全國樞紐與分撥中心數量合并至99個,線路不斷拉直,以降低貨損、提高時效;與此同時,快運網絡直接對標快遞,末端網點數量達到17817個,同比增長52.3%。 可以看到,百世快運末端的覆蓋密度正逐步提升,其戰略中心從規模增長向服務質量轉移。
壹米滴答:票重再降一點
對于壹米滴答來說,年初刷新了行業紀錄的18億元融資以及年中的最新一輪融資,證明了其依然是資本眼中的香餑餑。 在運聯傳媒近期與壹米滴答內部人士的溝通中,其表示,2019年最讓他們感到欣喜的是其票重從280kg降到了160kg左右,貨源結構優化,小票貨越來越多。 與安能、百世快運不同的是,壹米滴答的貨源結構優化可以歸為行業趨勢、企業治理、資源整合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2018年壹米滴答全年貨量900萬噸,位于零擔貨量排行榜第一名。也是這一年,壹米滴答開始在貨量規模基礎上,推出幾批直發線路,并大力拓展網點規模。這一系列動作帶來的時效、品質的提升,為吸納小票貨奠定了基礎。 第二,今年年初完成18億元融資的同時,壹米滴答也完成了五家創始人企業的股權重組,總部直管之下,網絡融合速度加快,區域網所代表的小票貨與全國網所代表的大票貨之間的流動也隨之加快。 第三,年中最新一輪融資后,優速融入壹米滴答,壹米滴答逐漸形成了覆蓋5公斤至整車多個公斤段的產品,也有普通快運產品、時效產品等,產品體系更加完善;同時,二者之間的場地、車線、網絡之間的協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燒錢」的速度。 票重降低的過程中,壹米滴答頂著壓力,但也收獲了規模增長、企業管理完善、融合等帶來的驚喜。 德邦:重新思考
細看運聯研究院歷年來發布的「中國零擔快運30強排行榜」的話,可以發現,從上榜企業的營收變化來看,「一哥」德邦與后來者的差距正逐年縮小。尤其是自2018年7月德邦轉型大件快遞以來,其快運收入甚至出現較大的減少。根據德邦2019年第三季度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的快運業務收入同比下降6.06%至77.66億元。 德邦轉型過程中,業務重心向快遞業務轉移,雖然快遞高速增長的同時也賺得了足夠眼球,但其高利潤的快運業務則一直為戰略轉型買單。這一優勢基礎元氣受損的局面,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今年一季度開始,德邦出現扣非后凈利潤虧損,到三季度虧損規模拉大到了9117.54萬元。 此外,轉型過程中,德邦似乎錯過了構建壁壘性優勢,并與安能、百世快運等企業拉開距離的機會。相對而言,無論是市場占有率方面,還是資本市場表現方面,目前來看轉型大件快遞并沒有給德邦帶來足夠的安全感。
順豐快運:另起爐灶
正如快運企業滲透快遞那樣,近年來快遞企業也正逐步向快運滲透。今年7月,順豐斥資5000萬成立順豐快運。從2018年斥巨資收購新邦,再到如今另起爐灶,可以看出順豐對快運市場的野心。 而從順豐2018年財報數據來看,順豐所有新業務中快運業務占比最大,2018年實現營收80.5億元,同比增長83.6%。這組數字,與德邦同期的112.06億元營收以及變為負數的增速相比的話,順豐快運對「一哥」的威脅可想而知。 巧的是,順豐快運在業務規劃上剛好有一個宏偉的目標:2019年營收要拿到全行業第一,超越德邦,成為全網快運行業「一哥」。 今年「雙十一」期間,單日貨量峰值順豐快運(2.3萬噸)加上順心捷達(1.1萬噸),已經達到了超3萬噸的體量。 而單獨成立快運公司對順豐的意義在于,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擺脫上市企業的束縛,進行更多的市場行為;另一方面,也為快運獨立上市鋪好道路。
中通快運:單日貨量破2萬噸
作為快運行業的一匹「黑馬」,2018年,中通快運用兩年的時間就擠進了「萬噸俱樂部」;今年「雙十一」期間,其貨量峰值更是突破了2萬噸,再創紀錄。自去年拿到紅杉、鼎暉和云鋒三家投資機構以及中通快遞聯合投資的1億美金之后,中通快運貨量規模增長也漸入佳境。 以致于,中通快運董事長賴建法曾提出這樣的目標:2019年要力爭完成貨量465萬噸,產值超24億元,盈利超1億元。 當前快運行業普遍虧損的情況下,中通快運這只成立僅短短三年多時間的新秀,敢于提出這樣的盈利目標實屬難得。 此前,賴建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宣布,今年上半年中通快運已實現兩千萬的利潤。對于跨界者來講,這已算得上是一個成功案例。
商橋物流:悄悄融資
11月,商橋拿到了一輪近億元的融資。 資本寒冬以及普遍虧損的行業現狀,消耗著投資人的耐性。正值擴張期的商橋,遇到了一個不太好的年份。正因此,這種時間點依然能得到資本的持續看好,也顯現出商橋確有獨特之處。 市場環境與擴張戰略的綜合考量下,今年年初為企業發展定調時,陳風雨就定下一個目標:先盈利,小步快跑。 年中的網絡大會上,陳風雨更是重申,「商橋要選擇做紅軍,能夠艱苦奮斗,能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能夠全員參戰,能夠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上有飛機大炮,而且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沒彈藥的情況下,贏得天下。」快運最后的窗口期,商橋當前戰略目標是聚焦華東華南,力爭2020年上半年完成全國網絡。
天地華宇: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加入上汽物流板塊之后,天地華宇總裁楊兼文曾做出2019年的兩大戰略規劃:新開1000家門店,以及平均時效提高1天。 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天地華宇幾乎把全部精力放在了運營優化上,比如車線投入、運力整合、班次調整等方面,甚至推出了部分當日達、次日達產品。 直到加入上汽物流板塊一年之后的10月,天地華宇開始在川渝、華南地區連續舉行招商會。時隔多年之后,天地華宇決定「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這似乎也透露著一個信號,即在上汽資源扶持與自身基礎改造的背景下,天地華宇開啟了擴張模式。 今天所盤點的這些企業,只是當前快運領域比較活躍的參與者;而從當前行業參與者的規模與增速來看,頭部格局尚未形成,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仍然有「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機會。 可以看到的是,快運行業正逐漸退去泡沫,行業門檻進一步提升,對于留下來的老牌企業來說2020或許是長大的最后機會。 那么,企業要如何把握成長的節奏與速度?面臨順豐、中通等跨界者的打擊和一路猛追,頭部企業要打造哪些核心競爭力?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