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力量,是現代化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相比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受疫情的影響更大。
根據2018年國務院統計,我國中小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
“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中小企業經濟規模
分析疫情對中小企業的沖擊對理解疫情對整體經濟的沖擊有這重要意義。按照2017 年12 月工信部等四部委發布的《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大、中、小、微型企業的劃分標準如下:
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根據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截至2018 年底,我國共有中小微企業法人單位 1,807 萬家,比2013 年增長115%,占全部企業法人的99.8%。
其中,中型企業23.9 萬家,小型企業239.2 萬家,微型企業1,543.9萬家。
從中小企業經濟結構看疫情對經濟的沖擊
新冠肺炎隱匿性強,感染人數多,1 月 30 日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影響范圍廣。
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對995 家中小企業受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及訴求進行了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總計58.05%的受調查企業應收預計下降20%以上,62.78%的企業認為員工工資及五險一金是主要的支出壓力,超過2/3 的企業資金維持能力不超過2 個月,其中34%的企業認為難以維持1個月,企業的訴求主要是在社保、租金、員工薪資等成本支出方面給予補貼或減免。
對區域的沖擊
從中小企業的分布來看,廣東、江蘇、浙江和山東四省受疫情沖擊最大。
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根據第四次經濟普查,中小微企業主要集中于東部地區,占全部中小微企業的61.7%;東部中小微企業平均營業收入 1,085.9萬元,分別比中部和西部高11.9%和12.1%。
從人員遷徙方向看,廣東、四川、江蘇、山東、湖南五省受疫情沖擊最大。
綜合中小企業分布及人員遷入區域來看,除湖北地區,廣東、江蘇、山東、四川、湖南和浙江受到此次疫情沖擊較重。
對行業的沖擊
由于人員流動的限制,此次疫情對第三產業,尤其是零售批發、餐飲住宿、客運以及物流產生了較大的負面沖擊。
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根據最新的投入產出表,計算出主要產品的中間投入中,批發零售、客運與物流的占比,來估計哪些產品和行業受到的印象較大。這里暫未考慮線上經濟和遠程辦公的影響。
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
回溯非典時期,為了支持風險抵御能力差的中小企業,受影響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采取了很多緊急措施,多為稅費減免以及貸款支持。
目前中央及地方政府出臺了多項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截至2020 年 2 月12 日,中央財政部、人民銀行、商務部、稅務總局等多部委發文,從財政補貼、貸款、稅費、社保等多方面支持企業渡過疫情。
28 個省級行政單位及各級地方政府出臺政策,萬達、阿里巴巴、保利等大型企業也陸續推出租金減免措施,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政策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
第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第二,減小中小企業負擔
第三,加強創新支持
第四,保障企業有序復工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