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接受記者在采訪的專家學者、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從“草根”中成長壯大的產業,快遞業的進一步做強做大還需要政策扶持。
其一,切實解決快遞車輛“進城難”。根據不少城市交通管理規定,除了少數持有通行證的車輛,絕大部分貨運車輛白天都不能進入中心城區道路行駛。由于難以申請到市區貨運車通行證,快遞企業普遍采用“客車載貨”;但客車載貨屬于違法行為,罰款、查扣時有發生,還造成快件被扣、滯留、積壓、延誤等問題。一些載貨快遞車輛還面臨“停車難”。業內人士建議,加快研究提出解決快遞運輸車輛“進城難”、“停車難”的措施,出臺相關試行政策。
其二,加大對快遞業產能增長和技術改造的扶持。多家快遞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快遞業的發展既要購買土地,增加倉庫、傳送帶、流水線、分揀設備等基礎設施,還需要加快運用電子標簽、短距離通信、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建議政府能在土地供應方面對企業予以支持,并將快遞企業的技術改造納入相關技改資金支持范圍。
其三,完善快遞“末端遞送”的配套服務環境。記者了解到,目前快遞業務多是“日間寄收、夜間分揀、隔日上午發貨”,難以做到晚上送貨,因此常常出現工作日期間送達時無人接收的情況,造成成本上升、服務質量下降、投訴增多。對服務網絡,各企業也是自行布點。業內人士呼吁,將快遞服務網絡納入城市物流配送服務體系中,以完善快遞業專業配套服務,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其四,推進行業自律,加強快遞企業服務標準體系建設。針對快遞企業發展中存在的“霸王條款”、價格欺詐、物品滯留、寄件丟失、賠償偏低等問題,亟須通過快遞協會等社會組織,加強快遞企業自律,推進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對快遞服務時限標準、包裝標準、取派件標準、賠償標準等服務內容作出規范。
其五,整合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行業。專家建議,為了使快遞企業與電子商務協調發展,下一步應加強兩行業融合。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快遞管理處副處長余艷表示,沒有電子商務的發展,快遞企業不會在短時間內發展迅猛。我們應倡導快遞服務于電子商務聯動發展,使其不再成為制約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的“短板”。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副所長荊林波表示,電商與快遞物流的綁定的確將帶來意想不到的雙贏效果,但是由于缺乏整體規劃和完善的法律法規,一些電商的物流環節依然呈現不規范經營或非法運營的狀態。政府應增強與電子商務企業的聯系,制定相關政策法規與自律準則,加快電子商務和物流配送行業的整體融合。
對于快遞的安全問題,中國快遞協會副秘書長邵鐘林認為,業務量大、來不及驗視,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短期內也很難有所改變,建議對快件實行分類驗視方法。對占快遞業務量近一半的B2C網購快件,實行“合同+抽檢”制度,網店和快遞企業以合同的方式約定物品的合法性,一旦網店違約,按合同約定進行懲罰;對個人快件則需嚴格執行驗視制度;對路邊、旅店等高風險地點收寄的快件,除了要執行驗視制度,還應該配有后序檢查程序。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現在把快件安全檢查的重壓都放在了收件這一環節上了,出了什么事都成了快遞員的責任。檢查手段應該多樣化,例如,如提高網點和分撥中心的抽檢率,增加安檢設備投入,為每個網點配備X光機等。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