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機器人正大量“上崗”
近日,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自主研發的“智慧物流機器人”系統形成了系列產品,不僅可適應多種作業場景,還能像物流工人一樣完成從路徑規劃到揀貨、搬運等工作。
這些安裝有激光雷達傳感裝置的機器人,一改只能按照鋪設在倉庫內的磁條或二維碼按部就班前進的模式,其利用激光雷達構建室內地圖,實現了精準建模和2D、3D地圖定位,并可自主選擇最優路徑“單刀直入”。
就連以往只能人工駕駛的“大塊頭”叉車安裝上了傳感器后,通過軟件算法改造,也可以自動行走、避障、叉貨。
而快遞分揀機器人——能一口氣干8個小時而不用休息。從外形上看,快遞分揀機器人像一位萌萌的“小灰人”。接到系統分派的工作后,便會動用“智能大腦”,選擇最便捷路徑找到自己的位置,快速高效運送貨物。此外,它們還會緊急“剎車”,避免發生碰撞。
在靈巧躲避障礙物的同時,小“快遞員”還會將一個個包裹精準、快速地送達指定地點。
二維碼倉儲物流機器人會自動前往貨架執行任務。別看它占地面積不大,可力量不小,“馱著”500公斤的貨物還能“旋轉跳躍閉著眼”。它身上的二維碼是一種導航系統,可以在行進的途中不斷通過二維碼掃描來糾正路徑,以達到路徑最優、效率最高。
智慧物流大潮興起 前景可觀
作為全球 “物流大國”,2017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252萬億元,同比增長6.7%;全年物流業總收入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作為衡量物流效率的重要指標,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從2015年的16%,已下降到2017年的14.6%,效率逐年提升。
目前,物流行業內各方企業正爭相斥巨資布局智慧物流,從不同角度切入市場以搶占發展先機。這其中,既有以阿里、京東、蘇寧等為代表的電商企業,也有以UPS、DHL、順豐等為代表的快遞物流企業,還有以馬士基在線訂艙平臺 、搜航網等為代表的國際航運物流智慧平臺型企業等。
據了解,至2021年全球倉儲和物流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24億美元。然而,只有條碼技術在我國物流企業中較為普及,其余技術的普及率均未達到50%。由此可見,我國智慧倉儲和物流仍存在龐大的升級改造和市場發展空間。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