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倉儲物流規劃的框架和步驟進行整合,并按照兩者中各要素的層級及相關性對應到模型的各個層級中去。其中,規劃的框架按照從頂層到底層的層級分別為:行業需求(D)、規劃目標(T)、物流運作流程(W)、優化與設計方向(P)、規劃與設計內容(E)、支持層(R)等六個層級。按照倉儲物流的規劃步驟依次為:數據分析(S1)、問題診斷(S2)、優化方向(S3)、優化建議(S4)、備選方案(S5)、評估維度(S6)、評估指標(S7)、實施方案(S8)等八個步驟。
筆者也在多次倉儲規劃項目中對該模型進行使用。本文借助某案例來說明模型的使用方法,模型中的灰色部分即案例中涉及的模塊和內容。
行業需求(D)
企業隨著自身的發展和行業的變革會有新的戰略規劃,如調整經營方式、市場占有率等等,同時物流量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為了適應或達到這些改變,物流需要在不同的方向上給予支持,因此物流規劃的目標和要素也不同。不管是制造行業,或者是零售分銷行業,還是其他行業,當觸發倉儲物流規劃需求時,都可以借鑒本模型進行倉儲物流規劃。
規劃目標(T)
倉儲物流的規劃目標可以從效率、成本、靈活性、服務水平四個維度表述。企業可以根據各自的戰略和業務需求,確定這四個維度的優先級和重要性,并對這四個維度的指標進行量化賦值。
與此同時,規劃目標還可以支撐在設計完成之后對備選方案進行系統性評估,評估的維度【S6.評估維度】和規劃目標的維度一致,即效率、成本、靈活性、服務水平。可以根據需要,從近百個倉儲生產力指標【S7.評估指標】中選擇合適的指標構建評估體系,檢驗規劃的效果,并確定最終的解決方案。
物流運作流程(W)
在倉儲規劃中,為了對倉儲流程分析得更清楚,可以構建一個多層級的流程模型。
第一層級為倉儲的幾個重要活動,如入庫、存儲、出庫。第二層可以進一步細分,如細化到卸貨、質檢、收貨、入庫暫存……等具體的活動。倉儲中心的定位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是原材料倉還是成品倉,其中的流程要素大多一樣。模型中所示為成品倉儲運作的核心流程。
在對倉儲中心進行規劃時,第一步就是對倉庫的數據進行分析【S1.數據分析】,歸納推理倉庫的特征。特征主要包括兩個維度,一類是按照對象進行基礎環境分析,對象包括:訂單、物料、客戶、設施、車輛、庫存、人員、包裝、設備、活動。一類是按照上述所構建的流程模型,在各個活動中對前述的對象(如訂單、物料…)進行分析。在數據分析的時候,可以借鑒我們梳理出的指標,一共上100個指標可供參考。
特征分析的目的是對倉庫進行診斷【S2.問題診斷】,找到倉庫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從對象和流程的角度并結合指標來進行數據分析和診斷,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理清哪些問題是主要問題,哪些問題是次要問題,避免我們迷失在大量的細節和數據中。
優化與設計方向(P)
雖然倉庫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各種各樣,但是解決問題的方向可以歸納為兩種,優化資源配置和優化作業策略【S3.優化方向】。倉儲流程活動中需要調用“設施、設備、人員”等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就是對設施、設備、人員等資源要素進行優化,力圖達到系統性最優。
設施配置就是對倉庫布局進行規劃。倉庫的布局包括主要功能區和次要功能區,一般有二十個左右的功能區,將這些功能區重新進行布置,可以達到更加有效的空間和面積的利用率,節約成本。
設備配置就是規劃作業設備的類型和數量。人員配置即規劃人員的數量和作業計劃。資源的配置需要根據規劃的需求,如作業要求、運作效率、成本等,來對資源的配置進行約束,并求出約束條件下的最優解。優化流程就是優化操作活動中的批量批次,或者作業手段等,以提高作業效率和靈活性。總之,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向上,結合工作經驗,提出優化的建議【S4.優化建議】。
規劃與設計內容(E)&支持層(R)
在確定優化的方向和建議后,需要提供備選方案【S5.備選方案】。方案包括設計層和支持層兩部分。設計層包括功能區布局及面積測算、物料動線設計、作業流程設計。支持層包括SOP、IT、設備配置方案【S8.實施方案】。功能區和動線的設計可以借助SLP布局方法,或倉儲物流規劃平臺。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