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云開工”儀式賺足了眼球。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總投資約100億美元的廣東惠州乙烯項目正式動工建設。這是美國企業在華獨資的首個重大石化項目,不僅是促進中美兩國合作共贏的利好,更是為備受疫情打擊的全球經濟信心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同樣是石化領域的大事,美國5月交貨的WTI原油期貨價格暴跌約300%,收于每桶-37.63美元,歷史首次跌入負值,一時間哀鴻遍野,驚得美股連日重挫,甚至有股民驚呼,看來“活久見”的股神巴菲特還是“太年輕”!同樣的領域,不同的心情,這一喜一憂間不由引人深思。
就在不久前,美國某些政客還叫囂著要讓美國的企業撤出中國回到美國,甚至聯合一幫“小跟班”興風作浪,搞什么經濟全面“脫鉤”,一時間暗流涌動。結果怎么樣呢?恐怕是竹籃打水。
不說別的,看看耳熟能詳的美國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受疫情影響,其美國工廠多次延長停工時間,位于加州弗里蒙特市的唯一一個美國本土汽車組裝廠被迫關停,員工將從10000人減少到2500人。其位于內華達州的電池工廠也因久久無法復工,計劃裁員約75%。
反觀特斯拉年初剛剛投產的上海超級工廠,在上海市政府和多方有力協調下,迅速點對點接回員工并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早在2月10日便已順利實現精準復工,并確保人員零感染。上海工廠也成為特斯拉全球唯一正在運行的整車工廠,為企業挺過寒冬立下汗馬功勞。看到上海工廠如此“硬核”表現,終于理解為啥馬斯克在1月7日上海工廠第一輛Model 3交付現場會高興得跳起舞來,原來他不僅為工廠一年就高質量完工并順利投產的中國速度而欣喜,更為靠譜的中國生產和銷售市場而雀躍。
企業家是用腳投票的!根據中國美國商會2020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盡管目前美國在華企業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等一些問題,但從長期來看,中國仍會是大多數在華美資企業的重點市場。華南美國商會疫情影響報告顯示,75%的受訪美國企業代表表示,無論疫情影響如何,不會改變在華再投資計劃。
他們為什么會選擇中國?事實勝于雄辯。
首先,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大風大浪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雖然疫情對外貿外資和經濟增長產生了短期沖擊,但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作為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產業規模大、門類全、配套完備,短期很難被替代,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十分穩定。換句話說,離了中國,產品真沒有。
其次,疫情的壓力已變為改革創新的動力。當前,中國已逐步建立起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外貿與外資秩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解決企業金融、物流、勞動力等方面實際問題,通過“一企一策”精準打通企業復工復產最后一公里。3月份中國工業產出規模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全國多省復工率接近100%,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根據對全國8700余家外資重點企業的調查顯示,外資復工率與中資企業基本一致。如中國華南地區98%的日資企業已恢復生產,開工率達到100%的企業占41.4%,開工率為80%至100%的企業占42.3%。外國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在中國長期經營發展的意愿沒有改變。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中國堅定擴大對外開放、放寬市場準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健全要素市場體系、為國內外企業家投資創業營造更加公平有序環境、努力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保障各類經貿活動正常開展的承諾和政策雷打不動。越是遇到風險阻力,越是考驗一個國家堅定開放前行的底氣和擔當。中國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中國的大門不僅不會關上,而且會越開越大越開越好!
天下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全球化的今天,人類命運息息相關,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記得中國疫情發生之初,曾有美國政客冷眼旁觀,并幸災樂禍地斷言中國的疫情將有利于制造業回流美國。如今,美國疫情蔓延,總失業人口已超2200萬。而美國有些人不去全力拯救人民生命,反而竭力甩鍋推責,用污名化中國來洗白貽誤時機的罪孽。而中國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向美方提供了近25億個口罩,平均每個中國人都拿出超過一個半,而每個美國人有約7個口罩來自中國。恰恰是中國率先實現復工復產的工業體系在全力幫助著拯救美國人民的生命。面對疫情的挑戰,只有全人類攜手努力才能戰而勝之。越是艱難時刻,越要拆除仇恨、孤立、自私的“墻”,搭建友誼、合作、共贏的“橋”,只有這樣,人類才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文中圖源于百度)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