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建筑鋼材流通環節存在很多不透明操作,鋼材產品在流通和物流環節中的運輸、倉儲、管理和信息化等各個方面都沒有規范,為劣質建筑材料大行其道埋下很多隱患。
“流通商在低價競標成功后,為了可以賺取利潤,就會采用以次充好、換標牌、改質保、以負差充國標等手法為工地送貨。”上海一位鋼材流通商林良告訴記者。
對此,工地為保證收貨質量,要求供貨商做到質保書上的爐批號與鋼材實物上吊牌要一致。但這種理論上的設想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做到。“因為鋼筋經生產、檢測、流通、運輸入庫等環節多次流轉,爐批號早已被打亂,很難鑒別歸隊。”
而且,鋼材流通商可以通過采用更改過的復印件來滿足要求。為此,部分鋼廠在質保書上特地注明“復印無效”字樣,想為往工地送貨的貿易商設置供貨障礙。
但鋼材流通商又想出了新的處理鋼材質保書的方法——抄寫質保書解決問題,并在抄件上加蓋“質保書原件在供方”的說明書。
“坦白地講,現在上海往工地送貨的貿易商真正持有的原始質保書與鋼材標牌能做到一一對應的,只有極少數。”林良告訴記者。
據業內資深專家黃年生介紹,目前鋼材流通商送到工地的鋼筋普遍以某某價格為標尺,然后比照它發布的價格再去尋找市場低價資源,從中獲取差價,這已是市場公開的做法。一些流通商甚至看到,有些鋼廠的產品即使測試通不過,也可以換貨,一旦被罰造成損失,仍可從鋼廠那里得到補償。因此,一些見利忘義的流通商大多選擇廉價質次或低檔次鋼廠生產的鋼筋。
此外,目前各主要鋼廠雖然主要品種的標識接近,但是仍未達成行業統一性,造成產品接收和驗貨往往要依靠慣例和經驗來操作,也給劣質鋼材以可乘之機。
建立鋼鐵物流標準
在10月27日舉辦的“第十一屆21世紀中國建筑企業家論壇”上,本報記者了解到,為規范行業秩序,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正在積極組織并實施我國鋼鐵物流標準體系的建設項目。該項目將先期推出包裝標識和鋼鐵物流操作標準,上述流通環節的混亂問題將得到很好的解決。
據了解,鋼鐵物流關鍵技術標準研究課題由國家科技部、財政部、國家質檢總局委托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承擔,共包括《鋼鐵物流作業規范》、《鋼鐵物流驗貨操作規范》、《鋼鐵物流分類包裝標識》、《鋼鐵物流互聯網信息交互技術》、《鋼鐵物流互聯網公共商務信息平臺建設》五個標準。目前各個課題報告及項目草案已經初步完成,并進入調研論證階段。
據悉,該標準起草小組已先后召開過多次研討會,對標準適用范圍、研究重點、鋼鐵物流作業流程和相關服務質量等做了規定,并確定了在5~8年中,分三個階段完成鋼鐵物流標準22個標準項目。
該項目將為完善鋼鐵物流行業標準,促進國內鋼鐵物流產業高效協同運行發揮深遠作用。在某種程度上看,也正是對從鋼材運輸到建筑工地過程中的一種規范,有利于規避建筑企業追逐劣質鋼材的念頭,大大保障建筑工程質量。
“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裝備企業的全球化發展 01月01日 08:00
解讀汽車物流全局數字化 08月16日 14:11
“大數據與智慧物流”專題報道 12月06日 14:24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 12月11日 16:35
供應鏈協同、互聯網+,中國制造業轉型的十個方向! 01月11日 10:42
預判:2018年,中國快遞十個可見趨勢 02月28日 11:16
2018年關于零售的18個趨勢 03月27日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