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新新海運與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共同開辟的海鐵聯運線路——北極1號快線試運行,這標志著我國構建北極航線的開始,也表示解決馬六甲之困進入實質性階段。
當前有許多有利條件,比如全球變暖,北極冰雪融化加速;因俄烏沖突,俄羅斯對北極航線給予實質性關注等等,有利于北極航線的開通。我們相信,北極航線的開通不僅是海運線路的增加,而是有多方面的深刻影響,甚至改變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但就目前來說,北極航線的完全開通任重道遠,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
本公眾號2024年01月24日發表的原創文章《紅海危機對我國航運物流發展的影響分析》其中談到了馬六甲之困與北極航線的開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一、未雨綢繆,破解馬六甲之困
世界并不太平,不可控的事件時有發生,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氣候變化造成運河擁堵,國際海運傳統航道可能變為“高危線路”——紅海封鎖危機, 曝光全球航運的最新軟肋,對我國航運市場的啟示是,認識到國際航道潛在的危險性,多角度采取綜合措施提升航運市場抗風險能力。
中美博弈等綜合因素之下,無論中國的戰略如何,海上安全始終是至關重要的,從中國的港口出發,途經新加坡,橫跨印度洋駛向紅海,再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歐洲,這是中國商品與歐洲市場互通往來的海上必經之路,對于我國來說,相比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更為重要,存在巨大的潛在風險。
我國現在是全球產業鏈的核心節點,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樞紐國和基礎資源進口國,工業增加值超過G7之和,占全球比重的30%以上,制造業總規模更是連續14年全球第一,我國石油的對外依賴比例超過70%,天然氣則是40%左右。
毫不夸張地說,國際海上運輸線就是我們的生命線,其中對我國影響最大的就是新加坡旁邊的馬六甲海峽,最窄處僅有30多公里寬。人們常說,一個馬六甲海峽,就能直觀感受到中國對海上交通航線的嚴重依賴。
馬六甲海峽無疑是我國海上生命線上的咽喉,具有巨大的潛在風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以美國為首的域外西方國家一直在南海區域挑事,菲律賓與我國在島嶼上的摩擦,代表的是美國的戰略利益在東南亞的體現。
更為要命的是,馬六甲海峽的岸邊,矗立著一個美國海軍可以隨意使用的軍事基地:樟宜海軍基地(新加坡),并且美國無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對該地區有著非常強勢的影響力,這對被美國視為主要對手的我國來說,是十分被動的。
在戰爭或者特殊時期,美國可能會封鎖馬六甲海峽阻止我國對外貿易,所以,馬六甲危機對我國來說,比紅海危機影響更大,這就是俗稱的馬六甲之困。
我國有綿長的海岸線和眾多優良的港口,并且海上貿易仍然是中歐貿易的主要方式和主要支撐,因此,需要未雨綢繆,不斷開拓海運運輸通道,使海上貿易通道更為多樣化。
中歐班列就是海上貿易通道的備份,具有戰略價值,以防馬六甲海峽或蘇伊士運河出現問題,但其有局限性,主要是兩點:一是運量不夠,二是成本較高,絕對無法完全替代海運。
一列火車裝載100個標準集裝箱,而最大的集裝箱運輸船,可裝載數量超過20000個標準箱,并且在價格上也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因此要想真正地解國際貿易貨運問題,還是得回到解決航線多元化問題上來。
于是,北極航線成為一個不錯的選項,拓展的迫切性愈發突顯,這是打造一條不會受制于人的“備用生命線”,從而掌握戰略主動權的重要事項。
從經濟上來說,以中國最大集裝箱港上海港到歐洲最大海港鹿特丹的航距計算,走傳統航線長達約9730海里,走北極航線約5675海里,縮短了約4055海里,節省大約13天,而遠洋貨輪每天的成本都在十幾萬美元的水平。
北極東北航線,或稱俄北方海路,連接巴倫支海和白令海峽,是歐洲和亞洲之間最短的航線,上海以北港口到歐洲西部、北海、波羅的海等港口比傳統航線航程縮短25%-55%。
從能源安全角度說,從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產區亞馬爾半島出發去往中國,北極東北航線的路程只有傳統航線的三分之一,能節省的時間長達20天。
不僅我國,韓國與日本同樣關注北極東北航道,韓國海事研究院預測,未來十年北極航線通行船舶將大大增加,有望成為經蘇伊士運河為主的亞歐航線的重要商業替代路徑,到2030年北極航線貨物占亞歐貿易的比重將達到1/4;日本國土交通省成立了北極海航道研討會,外務省設立了北極擔當大使這一職務。
現在我國傳統的環球海洋運輸線位于地球的南北居中位置,串起了一系列戰略要地和世界熱點,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在其中起主導作用,而北極東北航道的拓展,會降低原傳統航運線的分量和地位,北極地區戰略地位抬升。英國《泰晤士報》直言不諱地指出,“北極東北海路”將繞過馬六甲海峽等美軍重點部署的海域,幫助中俄貿易往來“脫離美國的視線”,更重要的是與歐洲貿易不受制于人。
北極東北航線近百分之八十的航道都要經過俄羅斯海岸,部分航道被俄羅斯視為“內水”,進入航道的船舶要事先申請,就地緣政治來說,中俄兩國正處于抱團取暖,抵制美國施壓封鎖階段,從而有區位優勢。
有人指出,北極江北航線要經過白令海峽,而白令海峽在美國家門口,但有一半是俄羅斯的領海,美國有膽量在俄羅斯領海去扣船?關鍵是中俄自己的武力覆蓋范圍能保護這條航線,比馬六甲肯定安全。
近年,俄羅斯軍隊曾頂著俄烏沖突的壓力,進行了一次保衛北極海峽的演練,出動了一萬多軍隊,50多種軍用設備和船只,展示了“火神”“花崗巖”“奧尼克斯”等多種導彈,以顯示俄羅斯對北極東北航線的保衛能力。
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雪融化加速,使其在戰略、科研、資源等方面的價值不斷提升。近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積極參與北極事務進行過度解讀,污蔑中方的行動是試圖攫取北極資源。近日,在北約峰會期間,美國、加拿大、芬蘭三國宣布,達成了一項“破冰船合作計劃”的三邊協議,以在極地地區抗衡中國,因此,北極東北航線的開通對我具有廣泛的戰略意義。
二、箭已在弦,構建北極新航線
紅海危機又一次暴露了過度依賴單一航道的風險,如何改變中歐貿易對傳統航線的依賴,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而出路,則是構建北極新航線。北極航線共有三條,分別為歐亞大陸沿線的東北航道、北美大陸沿線的西北航道和穿越極點區域的中央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