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馬云建立阿里巴巴的初衷。但看看眼下外貿B2B貨物貿易或服務貿易的現狀,就會發現融資難、物流壓力大、議價權低等短板依舊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或許,唯有產業聯動、集約規模才能解決B2B發展之困。
近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其B2B平臺退市,伴隨這一消息的塵埃落定,阿里巴巴退市之后的發展模式成了業界討論的熱點話題。有業內人士向網絡導報記者透露,阿里巴巴或將在未來建立B2B誠信平臺,這一平臺會從金融和物流兩方面發力,給電商B2B帶來全新的發展機會和廣闊的市場。
而這個消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大福音:金融和物流服務一直是企業運作過程中的短板,如何解決中小企業的金融、物流服務之困,將是開啟B2B新征程的起點。
"來,讓我們談談錢"(在外貿交易過程中,錢與貨的交換關系制約著雙方合作的成功與否。這里,說得并不是供應商貨價高,采購方喜歡討價還價,而是指打款與發貨的先后關系。誰先誰后,影響著單量的大小與合作時間的長短。)
"哎,有時候覺得跟老外打交道好辛苦。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本是名正言順的事,可老外偏愛先發貨再付錢。一讓他先交錢,他就討價還價個沒完,說不定連單子都談不成。"一位在外貿企業工作的員工正在向網絡導報記者倒苦水,無奈地抱怨著現下外貿生意的難做之處。他說,伴隨全球貿易市場的不景氣,到國內來采購的商家越來越喜歡賒銷,但是國內的供應商已經習慣了先給錢后發貨的傳統付款方式,"我們一直用T/T(電匯),賒銷這種事風險太大,寧愿單子沒了也不干。"和這位員工描述的情況相似的企業在我國不在少數,據統計,目前在我國不能賒銷、使用信用證等信用支付方式,只能現款現貨的中小企業超過90%,這一比例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而在歐美國家,采購商們更習慣于信用支付,這一比例普遍超過50%,美國更是高達70%,且在金融危機之后,出于資金壓力,采購商們就更傾向于選擇信用支付。
"在美國,美(國)加(拿大)貿易中信用支付是最頻繁的。此外,美日、美歐、澳洲對日本、歐洲國家之間,它們在國際貿易中的信用支付比例都非常高,基本超過了50%。"深圳一達通副總裁肖鋒告訴網絡導報記者。他說,對華貿易中間,缺少信用支付比例往往會導致中小企業沒有議價權,有了單子不敢接,沒能力接,"這就像大家都熟悉的房地產產業,如果一直保持在20年前沒有按揭的情況下,房地產不可能像如今這樣火爆。反觀我國中小企業發展30年來,金融杠桿的作用卻一直表現得不明顯。"其實,在國家政策方面,中小企業的呼聲很高--"要支持實體、支持中小企業,農業將是中國的覺醒",但是作為商業化的服務而言,這些呼聲還需要商業化機構來落實。但是,作為商業化機構的銀行,卻不敢給中小企業做信用支付,這其中又有何緣由呢?
其一,就是風險。肖鋒表示,雖然國家方面鼓勵商業化機構對中小企業進行金融服務,但現實問題是銀行也怕壞賬,因為壞賬多了,銀行也虧不起,風險太大。
其二,就是成本問題。做一個1000萬元的貸款和做一個幾十萬元的貸款,銀行在貸前貸后的管理、利息、手續方面付出的精力相差無幾,如此一來,銀行即使能做小的也不愿意去做。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中國香港政府為了鼓勵中小企業貸款,出面要求匯豐等大型銀行給小企業貸款,一旦這些銀行出現壞賬,政府出錢補貼,結果銀行還是不想做小企業貸款,這其中暴露出來的就不是風險問題,恰恰就是成本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就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沒錢去賒銷,采購商的錢又給不了,自己的企業就難以持續運作下去,時時面臨倒閉的危險。
因此,在風險與成本的夾擊之下,如何讓銀行給小企業貸款呢?這就需要一種創新的思路去控制,把風險與成本降到最低。
"送貨,還是讓我們來"(在金融與物流的博弈過程中,中小企業在配送貨品方面也有難言之隱。當前我國的金融企業、物流企業、外貿貨主企業的協同不夠,導致中國的外貿出口頻頻受困,中小企業小額化、多頻次的海外訂單正在逐漸增加。)
當前,在外貿交易過程中,遠洋物流均是由海外(FOB)來運。在肖鋒看來,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中小企業的單量太小,規模太小,沒辦法直接找船運公司。另外,從國際貿易角度來講,國外的海運實力更強,規模更大,從業經驗豐富,所以買家會選擇遠洋物流配送貨物。
記者了解到,這種現象從2010年年底就出現了,去年一年企業的訂單普遍都很小。一方面是由于國外經濟的不景氣,消費需求量減少,加之目前的匯率和政策變動較多,還有成本持續上升,小單的增多帶來了不同的市場需求變化,因此,對物流需求也產生了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國內一些物流企業對貨物沒有控制權,只能聽命于他人。
隨著外貿形勢的變化,為了應對全球貿易疲軟,外貿B2B應為外貿出口企業提供一個最迅速最有效的信息平臺。同時,物流企業需要多與這類企業建立聯系,集合同類貨物,打造規模優勢。
首先,物流企業需要為外貿出口企業設計出合理的物流解決方案,定制個性化"菜單",提供"量體裁衣"的服務,幫助其降低風險,特別是一些中小外貿企業,只有設計最合理的物流解決方案,才能做到既省錢又安全。其次,物流企業(海運及貨代企業)應為外貿出口企業提供越來越高的服務水平,為客戶提供的增值服務涵蓋面應越來越廣泛,甚至能直接為海外買家搜尋、采購和運輸他們所需要的產品。
"集約規模,讓我們并肩作戰"(若我國的中小企業能在外貿交易中掌握錢與貨的話語權與主動權,那么中國的制造業、服務業的發展一定會更上一層樓,同時,外貿B2B的市場也會隨之變大,不會再死守網絡黃頁這一單一發展模式。)
基于中小企業巨大的需求,一達通正立足于外貿企業這塊土壤,在進出口規則比較復雜的環境下,進行服務外包的這種工作。
肖鋒認為,當前外貿企業多為中小企業,規模小,物流等需求都是細小的需求,如果能被組織起來,那就是大需求。"一達通不管訂單多少和金額大小,通關、物流、融資都給企業做。"這種整合企業資源的模式,既提升議價能力,又能大大節約成本。一達通是中小企業進出口流程外包服務平臺,一站式在線為客戶提供通關、退稅、物流、金融等服務,可以幫助企業在后外貿時代提升整體競爭力。
而在金融服務方面,一達通同樣采用了集約規模的服務模式,以保底的方式解決了銀行的風險和成本問題,也解決了企業的風險。對于中小企業來講,銀行通過一達通給小企業進行貿易貸款,小企業還不敢貸款。不敢貸款的原因還是風險問題,他們擔心萬一有一單采購商沒給錢,企業還得還銀行錢。通過集約規模,一達通會通過自身去跟銀行貸款,企業再跟一達通貸,一旦出現壞賬,企業只要賠20%,剩下80%由一達通來出,這樣一來,中小企業就敢貸款了。
不過,對此也許會有人產生這樣的疑問:在集約規模的情況下,像一達通這樣的服務平臺如何轉嫁壞賬的風險呢?肖鋒坦然地告訴網絡導報記者:"我們在與企業接觸的前期是有嚴格的審核的,這會大大降低有壞賬的概率。在實施過程中,去年一年沒有出現過壞賬,今年已經出現了一兩例,但這一兩例也是在我們的覆蓋范圍內的。打個比方,給100家企業做貸款,壞了1賬,我們是可以從其他99家中彌補回來的。不過,這還得看企業投放的金額數。"當然,肖鋒也表示,諸如一達通這樣的新型B2B平臺,本身還需要一個更加嚴謹的技術改進或創新。他們期待國家能從這個層面去做個試點,看到這個模式的可行之處,從而給予這些企業以政策方面的支持,例如,給擔保公司補貼壞賬,當前,國家對擔保公司、小貸公司有一些政策,一達通目前這個擔保政策是一個動產擔保,中小企業的動產,最大的在于他們的貿易,這種擔保比用不動產的擔保更有把握,國家應該對這樣的中介結構進行支持。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