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我國國民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物流業發展的需求基礎持續鞏固。習近平總書記等新一代領導集體重視物流業發展,物流業的產業地位進一步提升。全行業抓住機遇,穩中求變,呈現出一系列新特點。
1.總體運行趨穩向好,細分市場深度調整。
我國物流業運行總體仍處于平穩增長態勢。2013年,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LPI)全年保持在50%以上。預計全年社會物流總額接近200萬億元,同比增長9.5%左右;物流業增加值預計可達3.9萬億元,同比增長8%左右,兩項指標增速均比上年略有放緩,但仍快于同期GDP增速;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將保持在18%左右,社會物流成本較高的局面依然沒有改變。
細分市場分化明顯。受內需擴大特別是網上購物需求帶動,快遞、快運、配送等物流市場保持高速增長。全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91.9億件,同比增長61.6%。從細分行業看,快速消費品、食品、醫藥、家電、電子、汽車等與居民消費相關的物流市場保持較高增長。農村物流、社區物流趨于活躍,冷鏈物流宅配市場受到關注。由于國際需求不振,國內經濟增速放緩,航運、航空貨運市場依然低迷,多家大型企業出現虧損。由于需求疲軟和產能過剩,鋼鐵、煤炭等與生產資料相關的物流市場持續低迷,行業陷入深度調整。在大宗貨物運輸需求下降的情況下,鐵路部門積極推行貨運組織改革,下半年貨運量持續增長,全年貨物發送量與上年持平。
2.多業聯動繼續深化,跨界競合漸成趨勢。
物流業與制造業、流通業和金融業等多業聯動進一步深化。中遠物流、中郵物流、廣東嘉誠物流、廈門嘉晟供應鏈公司、安得物流等,分別為天津空客、中國重汽、松下電器、美的電器等制造企業提供全程供應鏈服務,物流企業與制造企業走向深度融合。太原鋼運推進生產物流領域技術創新,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投入應用。商貿業物流平臺開放,物流業融入商貿物流網絡。京東商城、蘇寧易購、易迅網等電商企業開放自建物流平臺,吸引社會物流企業。順豐速運在武漢中百超市、南京蘇果便利店推出寄件及快件自提業務,實現網絡無縫對接。金融業在多業聯動中發揮重要作用。長久集團積極探索汽車物流金融業務模式,全面啟動金融物流業務。2012年“鋼貿危機”以后,生產資料金融物流業務整體規模有所收縮,市場向有實力、講誠信的企業集中。中物華商發起成立“中國物流金融平臺”,統一業務流程,共享監管信息,意在促進金融物流誠信體系建設。
跨界競合開始加速。電商企業自建物流體系,物流企業拓展網上業務。京東商城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建立物流基地,提升自身物流能力;蘇寧打造“物流云”體系,物流配送網點加快全國布局;順豐優選試水電子商務,擴展常溫商品配送城市;德邦物流、佳吉快運等零擔快運企業進軍快遞市場;南航、東航等航空運輸企業推出快遞快運產品。各類企業跨界競合,促進了資源整合和產業融合。
3.平臺整合初見成效,物流網絡下沉發展。
在公路貨運領域,傳化公路港加緊連鎖復制,卡行天下網絡平臺集合了1000多家小微物流企業,林安物流整合社會車輛資源150萬輛。這些各具特色的公路貨運物流平臺,有效提升了行業集約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在電子商務領域,阿里巴巴牽頭成立“菜鳥網絡”,對未來電商物流生態將產生重要影響。在國際運輸領域,中外運推出國內首個跨境航空物流電商平臺和海運電子商務平臺,整合分散的國際運輸資源。在家電物流領域,海爾日日順物流建立了家電和大件商品“送裝一體化”的社會化服務平臺,通過物流網、配送網、服務網、信息網“四網融合”,實現了直配鄉鎮無盲區。在大宗商品流通領域,淮礦現代物流推出平臺+基地供應鏈管理模式,為鋼鐵企業開設品牌專場,整體交易能力突破1000萬噸。
受城鎮化發展和終端客戶需求影響,物流網絡加快向二三線市場、居民社區和農村鄉鎮下沉。航空運輸企業加大中西部地區國際航線開辟力度,滿足日益增長的進出口貿易需求。申通快遞對川渝地區產品全面提速,90個城市實現次日達。德邦物流直營網點達到4300多家,中西部網點數增幅較大。遠成集團建設遂寧中國西部現代物流港,打造輻射西南地區運輸市場的大型現代化物流園區。
4.各類資本投向物流,兼并重組熱潮涌動。
2013年多家產業基金投資快遞、公路快運、冷鏈物流、化工物流、物流地產等領域。中信產業基金收購天地華宇,鐘鼎創投投資卡行天下,紅杉資本完成對安能物流多輪投資,公路快運市場新型組織方式獲得資金支持。多家資本注資全峰快遞,聯想控股收購全日通等快遞企業,長期獨資經營的順豐速運首次引入戰略性投資。普洛斯、中儲、寶灣等專業物流地產企業加大投資力度,擴大倉儲管理面積。一些鋼鐵、煤炭、房地產企業投資轉向,開始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尋求機會。
兼并重組應對市場變革。武鋼集團重組旗下物流業務,包含過去的物流公司和港務板塊,成立武鋼集團物流公司。阿里巴巴投資海爾日日順物流,實現“天網”與“地網”融合。重慶百貨收購重慶慶榮物流,緩解商超倉儲不足壓力。新杰物流收購上海強生便捷貨運,進入城市配送領域。圓通速遞等快遞企業推進加盟模式向直營模式轉變,治理機制和組織結構優化升級。一批領先的物流企業積極籌備上市,也有一批不適應市場變化的企業被淘汰出局。
5.區域物流結盟發展,國際物流面臨機遇。
區域物流一體化推進。長三角區域跨關區、跨檢區通關模式不斷創新,形成了多方共同參與的區域大通關協作機制。泛珠三角各方在公路、鐵路、航運等領域加快合作,多條高速公路省際通道和鐵路干線等有望在近兩年打通。廣西七市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共同簽署《七市物流合作框架協議》,討論《南北欽防玉崇百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以甩掛運輸試點為依托,多個區域出現物流合作聯盟。中部地區七省重點物流企業成立的跨省“中中物流聯盟”,試行企業間無障礙掛車互換。
國際物流迎來新機遇。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為物流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新的平臺。進出口貿易更加活躍,必將帶動物流量的有效集聚,對國際航運、國際貨代、港口、機場等多個物流相關產業產生直接推動作用,有望促進國際供應鏈格局的調整轉移。隨著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快速起步,物流企業國際化擴張加速。順豐速運成功申請國際快遞業務牌照,多家快遞企業獲得代理國際快遞業務資質,物流企業 “走出去”步伐加快。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為國際物流提供了新的空間。
6.信息化加大投入,技術裝備加快升級。
“物流電商”快速發展。大型企業加大物流信息化投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智慧物流等新技術擴大應用。“雙十一”期間,成立不久的“菜鳥網絡”,通過大數據平臺引導商家和快遞企業協同作戰,共享和分析海量物流數據,有效提升了物流效率。易流科技依托車聯網技術,開發“運力池”模式,整合運力資源。交通運輸部在“八省一市”試行推廣北斗車載定位終端,普及位置服務應用。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提出總體架構,計劃打造構建覆蓋全國、輻射國際的物流信息基礎交換網絡和門戶網站。
技術改造和裝備升級提速。為應對成本不斷上漲的局面,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物流企業紛紛加大技術改造和裝備升級力度。干線運輸企業開始關注全成本管理,運輸車輛向高端化轉型,努力提升品牌質量、可靠性、節能性和安全性;城市配送企業更加關注配送效率,運輸車輛向專業化、標準化、信息化方向發展。新型叉車、貨架、分揀輸送設備、自動化立體倉庫等現代化物流裝備需求快速上升。托盤租賃共用系統受到企業和政府有關部門關注。
7.基礎工作穩步推進,行業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
近年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致力于標準、統計、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等行業基礎性工作,提升了行業服務能力。
A級物流企業評估工作進度加快,2013年共審定通過兩批次683家。截至目前,我國已有A級物流企業2414家。
中物聯開展了兩批物流企業信用評價工作,共評出79家A級信用企業。到目前,我國A級信用企業累計達到308家。
物流標準化工作有序推進。由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物流園區服務規范及評估指標》等8項物流國家標準。根據《全國物流標準專項規劃》以及物流行業急需制定的標準項目,新申報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12項。制定中的國家標準共計61項,行業標準24項。
統計信息工作公信力提高。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LPI)正式發布,預測分析我國物流業運行形勢又添新指標。采購經理指數(PMI)的權威性和影響力穩步提升,成為政府決策、企業經營的重要依據。
教育培訓工作規模擴大。全國已有473所本科院校、1100多所高職高專院校開設了物流專業。自2003年11月開展以來,已有30多萬人參加了物流師職業資格認證培訓,20多萬人取得高級物流師、物流師、助理物流師和采購師資格證書。
學術理論政策研究取得新成果。2013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完成了《我國物流業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等10多項國家有關部門委托的重大研究課題。中國物流學會組織參評論文950篇、課題247個,一批研究成果被政府部門或企業采納。
8.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物流政策環境改善。
2013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正式發布,實行鐵路政企分開。目前,我國已經實現由交通運輸部統籌規劃鐵路、公路、水路、民航發展,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將有利于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大交通格局。
各部門積極推動物流業發展。國務院提出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取消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和行政審批項目。國家發改委出臺《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發布《促進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的指導意見》。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將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繼續落實土地使用稅減半征收政策。交通運輸部發布《國家公路網規劃》,出臺《關于交通運輸推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甩掛運輸和物流園區發展,加強快遞市場和城市配送管理,促進航運業轉型升級。商務部發布《關于促進倉儲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推進重點商貿功能區建設,在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工作中啟動實施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關于推進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開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海關總署繼續推進大通關建設,創新監管服務模式。
總體來看,2013年我國物流業順應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堅持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充分發揮市場主體活力,加快效率提升、創新驅動,釋放改革紅利,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但是,我國物流業運行還存在較大下行壓力,社會物流成本依然較高,物流運作方式粗放,物流服務附加價值低,區域和城鄉物流發展不平衡、人才短缺日益嚴重、技術應用水平薄弱、行業誠信缺失和資源環境負擔較重等問題亟待解決,促進物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有待落實。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