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惲綿 天津德利得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總監
本應歡樂祥和的春節,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徹底打亂,自1月23日武漢封城起,形勢急轉直下,不斷傳來武漢患者劇增病毒肆虐傳向全國的各類消息,看到舉國之力醫護勇士逆行沖入疫區奮不顧身,淚奔防護器材嚴重不足醫生護士防護薄弱上千人被感染依然無怨無悔......,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背后,我們不得不思考一下為什么會這樣。非典已經過去17年,我們的GDP從2003年的13.6萬億到2019年的99萬億,增長了7.3倍,技術、水平、信息、管理、基礎、資源都快速發展步入了世界大國行列,我們應急物流研討會都已經召開到第十屆了,可讓一個蝙蝠身上小小的病毒攪得防不勝防。就在剛剛舉辦了防范甚嚴的世界軍運會和做了世界頂級病毒污染應急演練的武漢,居然預案和演練通通失效,致使傳到全國,幾萬人被確診感染,幾十萬人密切接觸,上千人病逝,經濟陷于停頓......。各行各界拼盡全力卻仍是力不從心,黑天鵝瞬間來到面前。對一個病毒的認識的確遠遠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那我們就從應急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為什么會出現預案失效、防控失控、體系失靈的原因,試著從方法論的角度從“元問題”找起吧。
混亂—殤之源
我們仔細看一下“三失控”的背后,基本上可以用“混亂”兩個字來形容。(需要特別說明:這個“混亂”是科學的概念,類似于化學的“布朗運動”,并非一般意義的貶義詞。)
武漢擁有全國頂級的醫院,有頂級的病毒研究機構,有頂級的治療專家,但在新冠肺炎病毒流行中卻出現了到處醫院爆滿,發熱患者一床難求、求醫無門的情況,其實應該是源于醫院自身陷入了“混亂”狀態。一線醫生用有限的資源疲于應付不斷涌來的患者,不知道還有多少,也不知道還要多久,甚至都不知道該用什么藥物治療,醫院的資源、流程、責任、體系被打破,“任何時候都不能讓醫院陷入混亂”的至理名言徹底失效。
面對武漢醫療資源緊張的局面,國家發揮了極大的資源調配與組織力量,全國醫療隊迅速在一天內完成集結,從全國各地沖進武漢,沖進各個醫院,迅速分配到各個科室和醫生并肩作戰,但同時馬上陷入了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緊缺的窘境,道路封閉、庫存告急、復產緩慢、分撥梗阻,醫藥防護物資供應鏈陷入嚴重“混亂”局面,甚至有報道說初期部分醫生N95口罩要消毒重復使用,何等悲壯。直至2月16日央視的新聞直播間,武漢雷神山醫院王行環院長在接受采訪時還在說目前首要的困難是綜合后勤保障問題,維修、保潔、醫護人員和病人的吃住行還有很大問題。
根據報道,2017年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平均報告時間從原來的5天縮短到4小時內,并具備了在72小時內檢測300余種病原體的能力,從過去的“逐級統計匯總上報PHIS”到“逐級收集個案上報NCRS”,再到“網絡個案直報NCRS”,不可謂不快,不強。同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代表了世界最先進水平。但根據報道2019年12月1日武漢金銀潭醫院收治的首個感染者發病開始直到1月22日湖北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應急響應,1月23日武漢封城,經過了整整的53天,延誤了防范疫情蔓延的最佳時期,可以看到整個上報系統和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還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混亂”,沒能很好的發揮出應有的水準和作用。
面對湖北武漢的疫情大敵,全國物流人都行動起來,全力以赴支援疫情的第一線,但各地嚴防死守人員流動,物流車輛通行困難,物流中心復工緩慢,有的司機滯留高速公路十多天,有的有去難回,疫區急需物資的供應鏈難以為繼危機重重,一些應急機制在嚴防死守中失效,應急物流也陷入了“混亂”局面。
林林總總,可以看到,在應急狀態下,凡是事情陷入“混亂”時,一定事與愿違,出現嚴重問題的時候,而且呈現“熵增”的特點,沒有霹靂手段,情況會越來越惡化。
應急體系最大的敵人就是“混亂”。
矛盾—殤之根
那么,混亂是怎么形成的呢?從方法論的角度看,混亂只是“顯問題”,“元問題”到底是什么呢。試著分析下去,我們看到的是“矛盾”。
武漢病人求醫無門醫院人滿為患的“混亂”局面,根本上是“疫情爆發形成大量病人和武漢正常醫療體系有限床位”之間的床位“矛盾”。由于床位不夠,門急診被病人塞滿,還有大量的病人在醫院之間流離,不得已只好回到家中自我隔離,可能繼續形成傳染源。所以在初期全國醫療隊沖進武漢醫院只能緩解醫生護士的緊張和疲憊,但并沒有能有效遏制病毒的傳播,直到“兩神”醫院建成和高人出招快速建立方艙醫院、征用賓館組建隔離觀察點,快速新增近萬床位,抓住了床位矛盾這個“元問題”著手解決,才一招見效,做到“應收盡收”,阻斷了疫情的繼續蔓延。再加上醫療支援逐步轉換到一省包一市的對口責任支持措施,醫生護士與醫療防護資源同步負責,各種矛盾快速解決,逐步結束初期醫院的混亂狀態,穩定了病人和家屬,也穩定了人心。大膽預測一下,如果在1月23日決定建設火神山醫院時就開始同步建立方艙醫院,武漢的情況是不是會好很多。
我們全球最健全、最大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及世界先進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沒能再這次疫情中充分發揮作用同樣源于運作期間的“混亂”。細想應該是“網絡直報系統和防治體系”與“實際城市治理體系”出現了體系間的“矛盾”。我相信網絡直報系統應該能夠發揮作用,12月26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新華醫院)呼吸與重癥醫學科張繼先主任就及時發現新的病毒患者,12月29日上報湖北衛健委,當日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患者收治金銀潭醫院,信息也應該在兩個時段同步傳遞到國家疾控中心,反映不可謂不快。但后繼則脫離了防疫體系的軌道,2020年1月11-17日湖北兩會在武漢如期召開,1月18日百步亭萬家宴如期舉辦,不僅造成了社會的麻痹大意,疫情風險信息阻斷,防控體系斷裂,造成了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的混亂。
我們的應急物流已經經過了多次重大事件的考驗,逐步在成熟,企業、行業、政府的應急物流意識不斷增強,但在面對控制疫情全面封鎖道路、人群的措施,與應急物流必需的通道和人力之間產生了重大的“矛盾”。上有確??箵粢咔橹匾镔Y供應的明確要求,下有物流企業和物流人沖向一線的崇高精神和行動,偏偏中間的各個管控執行部門條塊控制關閉物流閘門,阻塞應急物流通道,造成了抗擊疫情急需物流暢通與嚴防死守隔離人員指令之間的“矛盾”。需求矛盾和指令矛盾兩個矛盾疊加,造成了即使在我國應急物流體系已經有很大提升的時候,仍然十分不暢,甚至要靠司機來和各個卡點溝通周旋來實現。
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矛盾”是隨后出現混亂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就是說今后的“應急”對策,是可以從注重預測、發現“矛盾”,及時緩解和解決“矛盾”兩個階段來入手的。這時抓住了“元問題”將可以事半功倍。
秩序—殤之門
通過此次抗擊疫情應急的“元問題”分析,我們看到了在各個關鍵時點出現的重大矛盾是根本原因。據此我們可以提出面對各種各樣突發事件最基本的應急思維對策:盡快解決矛盾,建立“秩序”。
通過發現矛盾,對應提出解決矛盾的對策,緊緊抓住“矛盾”這個牛鼻子,以建立“秩序”為目標,就可以實現綱舉目張,通暢應急之路。
我們可以看到,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決策,就是直接解決病床與病人數量的矛盾,建立病人治療醫院的正常秩序,可惜的是對疫情的爆發預測不足,即使用世界奇跡的速度建成后也已經無法緩解全部矛盾。直到2月3日確定高效率的利用現有資源建立方艙醫院,據報道到2月15日已經達到6960多張床位,目前還在繼續建立,真正具備了實現“應收盡收”的所需資源,才逐步建立起武漢醫院與患者治療的正常秩序。相信爆發的趨勢將很快得到抑制,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醫生和護士可以恢復正常一些的工作狀態,應急體系得到了有效的執行。
對防治疫情和城市治理的矛盾,國家最快發現其中的矛盾,第一時間動手解決問題,全國一級響應,全面公布疫情,每天各級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全國通報,督導、空降、問責、下課、整頓問題,最快速度恢復了秩序,反映出強大的治理能力與控制能力,中央、地方、行業、企業快速行動,信息越來越通暢、政策越來越明確,措施越來越落地,百姓越來越理解,建立了起帶領中國盡快走出疫情陰影恢復春光的“秩序”。
應急物流中,國家針對交通物流中的各種混亂問題及各種矛盾,連續發出了保障公路暢通嚴禁斷路、2月17日起全國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等重大政策,不僅清晰明確了政策導向,更是直接著手解決其中的基礎性社會性矛盾問題。同時出臺了各項支持中小企業恢復經營生存發展的政策,落地、有效。這些措施,都是有效恢復正常應急秩序、物流秩序與經濟秩序的雷霆之策。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應急體系建立上也會出現“分與合”的矛盾,集權有利于效率,分權有利于活力,在疫情初期地方擔當不足,貽誤戰機活力不夠出現嚴重問題,而在一級響應后國家應對效率極高,充分體現出集權的優勢。我們在應急體系建立中也需要建立這一對矛盾的自我平衡的能力,注重“分合之道”,建立應急管理體系上的“秩序”。
在應急事件發生的時候,由于突發性無法預測,暫時的混亂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是我們不能僅僅采用見招拆招的辦法對應,而是應該建立起一套分析與判斷的應急機制,盡快找出元問題,分析出混亂背后隱藏的矛盾是什么,針對這些矛盾提出解決的對策,盡快直擊要點解決矛盾,盡早建立起應急的秩序,周而復始,就可以快速的實現從混亂到秩序的過程,發揮應急體系的作用,更好的應對任何突發應急事件給人民群眾和國家帶來的風險。
面對災難,讓我們共同奏響“及時直面混亂,深入發現矛盾,盡早建立秩序”應急方法論三部曲,我們一定能更快的取得勝利!
獻給在抗擊疫情一線無怨無悔奮勇向前的物流人!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